旧时的伦敦差会姑娘楼,现在的喜林阁咖啡旅馆,美得让人心生暖意。它端坐在鸡山路口,只要你望它一眼,视线就不会再离开。
喜林阁的拱券长廊,宽阔得轻易就容下了你的惊诧和舒适,绕屋一周的漫步很快就成为你戒不掉的嗜好。相邻的华侨植物引种园将满目的青翠伸到你的眼前晃悠,日光岩的伟岸犹如你心中可以仰仗的那位王子。当游人如织的时候,那个天风台还真的像伸手可及的王冠。
这是一幢164年前的老楼,坚固得如同长在岩缝之上的虬茎,已经熬过了无数的风霜和烈日。很难想象,最初住在棱角分明、刚性十足的宅邸里的竟是柔情万千的女子,来自英国的女牧师(1844年,英国传教士施约翰到鼓浪屿传福音,创建基督教鼓浪屿伦敦差会,为女牧师建造了这幢房子)。这幢建筑的名字叫做伦敦差会姑娘楼。
教会建筑的特点就是有点神秘,双向石阶像一条又一条的戒律通向宽廊;宽廊内侧是一间挨一间的卧室,没有窗户(只有四个拐角的卧室有小窗户),百叶门可以透进丝丝缕缕的光线,像心灵深处若隐若现的温暖的世俗情怀;白洁的墙面,装饰简单的檐线,都体现了英国新教追求朴素的精神。墙上的十字架,床头的圣经,早已与青青的岁月一起褪色、消失。
直到这里改叫喜林阁咖啡旅馆,姑娘楼严肃的建筑风格才与浪漫、舒展、迷人等词汇挂上了钓。曾经的地下隔湿层有了小桥流水式的甬道,有了鹅绿色的墙,有了绵亘的摄影图片,引领你走向长桌横陈的自助厨房、发烧天碟的视听室、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以及与古老壁炉为邻的粉红沙发。天蓝色的留言墙上一句“我来了,你却失约了!”则营造了些许怅惘感伤的气息。
喜林阁的咖啡空间远不仅是地下隔湿层里精心打造的暧昧氛围,楼上回形长廓也有摆放着藤编桌椅,常有二三人在那里闲坐,咖啡杯沿的泡沫早已被无数的语言风干、凝固;空阔的院落有几把墨绿色的八角阳伞,阳伞下是小小的圆桌,时有游客进来歇歇脚,感叹一声咖啡太贵就径自走了;有一张秋千椅总是在轻风中晃荡着,等待一对甜蜜的新人或旧人。
邻近鸡山路的院落里有一棵硕壮的鸡蛋花树(又叫塔树花),与伦敦差会姑娘楼同龄,至今依然花繁叶茂,那妩媚的黄白渐变的花朵犹如清纯的silly?girl(喜林阁的英译,意为傻姑娘),绽放得让你莫名地心生欣喜。
在中国,傻的意思远不仅仅是愚笨,还有无忧和幸福的含义。当白昼里你将一双慧眼瞪得疲劳不堪,近视度数越来越深之后,当一周五天你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地聪明之后,相信你一定愿意将自己变得傻一些,笨一些,在喜林阁没有窗户的卧室里,打开一扇扇心窗,让花香飘进来,让虚拟的惊恐和畏惧赶出去。
幸福原来是很简单的,只是人们经过生命挫折千锤百炼过的智商不肯退哪怕是小小的一步。
拍摄于鼓浪屿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