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转载]襄阳:吃过牛肉面,再会诸葛亮

$
0
0


保存完好的襄阳古城墙

到了襄樊,才知道襄樊已经恢复襄阳的旧称了。
1950年,襄阳改名襄樊时,大伙都很高兴,仿佛终于与千年的封建历史划清了界限。
没想到60年后,大伙又觉得襄樊听起来有匪气、霸气,笔划又多,找了很多嫌弃它的理由。其实,更真实的原因应该是,襄阳古城历史悠久,是一块好招牌,可以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面旗帜。
古有“铁打的襄阳”之说,盖因自战国以来,这里就是群雄逐鹿的战略要塞,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苦心经营,被摧毁然后被重建,从来就是襄阳古城的宿命。
即使被改名,最终也会被复名。襄阳简直如同不死的胡杨木,其生命力之强盛,很是让那些期望长生不死的人羡慕。
襄阳城外13公里的古隆中曾是诸葛亮的隐居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在寻访这些历史古迹,吸收精神营养之前,还是先吃一碗襄樊著名的牛肉面再说吧。
以前只知道加州牛肉面、兰州牛肉面有名,到了襄阳,才知道襄樊牛肉面更有名(基本上只限于襄樊人)。当地人说,张飞爱吃牛肉面,他跟刘备、关羽去拜见诸葛亮之前都要吃上几碗。
这事不可考,牛肉面可追溯的历史应该没那么长。名满天下的兰州牛肉面也不过始创于清光绪年间。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近代樊城桥头出现了一条回民街,回民每天清晨宰牛卖牛肉,同时经营牛肉面(有史书记载回民首创牛肉面)。想来,襄樊人爱吃牛肉面应始于此地。
如今樊城桥头面馆林立,好面馆前每天清晨都有人迎着寒风排队取号,像离此不远的襄樊第一医院。好餐馆犹如一家好医院,前者防病,后者治病。
我一路寻访过来,拍了一些镜头,忽然身边冒出一个戴红袖章的老头,冲着我说:“你乱拍照,不怕我罚你的款吗?”哈哈,我乐了,在襄樊街头拍照还要罚款呀?难怪襄樊两字让人觉得匪气重呢!见我不怎么搭理他,估计他觉得自己胆子大不过我,一下子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呵呵,插曲太多,还是来说说牛肉面吧!
在中国,牛肉面不是稀罕物,没吃过牛肉面的人才是稀罕的,好像也没有哪里人将它演变成“牛肉面崇拜”。为什么在襄樊,牛肉面会成为人人牵肠挂肚的名吃呢?
有好吃兼好事者做了初步考证:襄樊与川、豫、陕毗邻,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牛肉面南北兼容的特点,一辣二麻三鲜,味道相当可口,回味相当悠长,而且还温胃提神,极大地满足了襄樊人喜鲜、爱辣、宠麻的味蕾,硬生生将襄樊人的味觉演变成一部跌宕起伏的“进口”大片,以致襄樊男人出差有三想:一想孩子,二想老婆,三想牛肉面。倘若此人未婚出差,唯一想的应该就是牛肉面了。
看我老不进入正题,读者必定也有饿的感觉了。
好,我们先来看看直径一米多的大盆、大锅里到底装着什么?热气腾腾的牛肉汤、既酥烂又有嚼劲的牛腩、黄豆和卤蛋……
且看这位大姐是怎么做牛肉面的:先将压好的生面下入滚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成团备用。取号的食客过来时,撮一把面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掸熟,然后加上熬好的牛肉、牛杂、香菜等佐料即成。吃牛肉面时,最好喝一碗清爽微甜的黄酒,有荡气回肠的豪迈感!
抹去嘴角的红油,我奔天寒地冻的古隆中,三顾茅庐去了。
   

黄酒与牛肉面

这家牛肉面馆生意最好,最牛

直径一米五的大锅

我吃的牛腩黄豆面

樊城一桥

早餐的场面很民俗



回民街上的牛市

古隆中

拍摄于湖北襄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