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
冏命)
冏命
【题解】
冏,就是伯冏,人名,周穆王时太仆正。
本篇是周穆王命伯冏担任太仆正的册书。周穆王认识到侍从仆役对国君影响很大,他说:“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勉励伯冏注重选用贤臣,杜绝行贿。这些认识是正确的,有其进步意义。本篇是研究周穆王的吏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篇分三段。一段穆王着重说明要依靠忠良,匡救自己的不及,以便能够继承先人的大业。二段穆王勉励伯冏慎选贤良,增进自己的德行。三段穆王勉励伯冏用常法辅助自己。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十五。今文无,古文有。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
【注释】
太仆:官名,掌管皇帝的车马。
正:长。
太仆正:《孔疏》认为周礼没有太仆正,职务相当于“太御,中大夫,掌管王辂之官”。
【译文】
周穆王任命伯冏担任周的太仆正,史官写了册书,名为《冏命》。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民祇若,万邦咸休。
【注释】
先人:先王。
宅:居。
后:君。
丕后:大君。
怵:戒惧。
厉:危险,祸患。
中夜:半夜。
兴:起。
愆:过失。
聪明齐圣:博闻、广识、通达、圣哲。《孔传》:“聪明,视听远。齐通,无滞碍。”
匪:同非,不是。
正人:忠诚正直的人。
弼:辅佐、匡正。
辟:君。
臧:善。
祇若:恭敬顺服。
【译文】
王这样说:“伯冏啊!我不能够敬修德行,继承先王处于大君的位置,恐惧得很厉害,甚至半夜起来,思考怎样免除过失。
过去,文王、武王博闻、广识、通达、圣哲,大小臣子都想忠诚善良。那些侍奉左右、掌管车马服饰的近臣仆役,没有一个不是忠贞正直的人。他们早晚侍奉、匡正他们的君王,所以君王出入起居,没有不慎重的;发号施令,没有不好的。老百姓恭敬顺服,万国和洽休美。
(以上是第一段,追叙文王武王注重选用臣仆侍御官员,达到天下大治。)
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缪,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尔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瘝厥官,惟尔大弗克祇厥辟,惟予汝辜。”王曰:“呜呼,钦哉!永弼乃后于彝宪。”
【注释】
绳:纠正,《孔疏》:“木不正者,以绳正之。绳谓弹正。”
缪:通谬,错误。
格:正。
俾:使。
邵:继承。
先烈:祖先的功业。
大正:就是太仆正,仆官之长。
正:领导。
群仆:《孔疏》:“《周礼》:太御,中大夫,掌驭玉辂;戎仆,中大夫,掌驭戎车;齐仆,下大夫,掌驭金辂;道仆,上士,掌驭象辂;田仆,上士,掌驭田辂。群仆谓此也。”
懋:勉。
交:共同。《尚书·禹贡》:“庶士交正。”《孔传》:“交,俱也,众士俱得其正。”
修:勉励,《淮南·修务》注:“修,勉。”
简:选择。
僚:同类官员。这里是“群仆”。
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假装和善。
便辟侧媚:阿谀奉承的人。《蔡传》:“便者,顺人之所欲;辟者,避人之所恶;侧者,奸邪;媚者,谀说,小人也。”
吉士:品德高尚的人。
自升:自以为圣。
无:通毋,不要。
昵:亲近。
憸人:会说的人。
充:充任。
耳目之官:指群仆近侍官员。
迪:引导。
非人其吉,惟货其吉:《释词》:“其,犹乃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是人是善良,而只是财货是善良。
若时:像这样。指上文“非人其吉,惟货其吉”。
瘝:败坏。
祇:敬。
厥:其。
厥辟:你的国君,周穆王自指。
汝辜:辜,罪,惩罚。汝辜,惩罚你。
钦:敬。
永弼:永远辅佐。
彝:常。
宪:法。
【译文】
“我没有善德,实在要依赖左右前后有职位的贤士,匡救自己的不足,批评错误,纠正邪心,使我能够继承祖先的功业。现在我任命你担任大正这个官职,领导群仆近臣,努力使你们的君主行德,共同勉励做得不够的地方。你要谨慎地选择你的部属,不要选用那些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小人,只能选用品德高尚的君主。群仆近臣正,他们的君主才能正;群仆近臣谄媚,他们的君主会自以为是圣哲。君主有德在于臣下,君主失德也在于臣下。你不要亲近会说的小人,让他们充任近臣,引导君上去违背先王的法典。不是人是善良,而只是财货是善良,像这样就是败坏自己的官职,就是你很不能敬重你的君主。我就要惩罚你。”
周穆王说:“嗯,要谨慎啊!永远辅助你的君王实行常法。”
(以上是第二段,文明委阐述了君主与臣下的交互作用,勉励伯冏选择贤士,不用行贿的小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