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傅惟慈《丹东之死》

$
0
0

经过李士勋校订过的《丹东之死》译文,稍逊于傅惟慈原译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534397/原先看傅惟慈译《丹东之死》,其中一些警句过目不忘,记得清清楚楚,泰半来自译者的功劳。李士勋在前言中说,全集版《丹东之死》仍然采用傅惟慈的译文,经过了少量校订。全篇读下来,修改过的地方不但不少,而且风格上的变化也很明显。李士勋的校订可能更加贴近原文,但是句式稍嫌西化,有损文气。
  
  圣.鞠斯特的演说中有这样一段,经过李士勋校订的译文(以下简称“李译”)是:
  
  “革命犹如珀利阿斯的女儿;她要把人类的身体肢解,只是为了使她返老还童。人类将从血锅里站立起来,放佛大地从洪水的波涛里涌现出来,充满原始的活力,就像她第一次被创造出来的时候那样。”
  
  傅惟慈原译(以下简称“傅译”):
  
  “革命好象是珀利阿斯的女儿,把人类的身体肢解,只是为了使他返老还童。人类再从血锅里站起来的时候,将象大地从泛滥的洪水里涌现出来一样,生长出强健有力的肢体。我们会象第一次被创造出来一样充满无限旺盛的精力。”
  
  译文好坏,见仁见智,李士勋校订后的译文可称上乘。但是在我看来,李译、傅译,摆在一起,高下立判。这是演讲,即便印在纸上,也应当符合演讲的语言习惯和环境,何况这是剧本,本身就是要在舞台上演出的,李译和傅译,哪一个更加适合“读”而不仅仅是“看”?“就像她……”云云,让人立刻想起“just as……”这样欧化的句式,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哪怕当代中文的西化表达已经数不胜数;傅译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弊病。
  
  再看随后一段,李译:
  
  “在欧洲和在全世界怀揣着布鲁图匕首的一切还没有公开露面的暴政的敌人,我们要求你们站出来,跟我们一同分享这一伟大而又崇高的时刻!”
  
  傅译:
  
  “一切还没有公开露面的暴政的敌人,一切在欧洲、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怀中暗藏着布鲁图斯的匕首的人,我们号召你们站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这一伟大崇高的时刻!”
  
  一个句子连用三个定语“的”,在英语(也许还在德语、法语以及其他欧洲语言中)中很常见,而且是一种用来加强语气、增强气势的句式,但是在汉语中却是大忌,中文向来不喜欢这种一口气喘不过来的句子。傅译把定语拆开,译文的效果好得多,李译硬译而不雅,哪里比得上傅译信达雅通吃?
  
  这里只是两个例子,其余阅读磕绊之处还有不少,没有第一次阅读人文《文学小丛书》版《丹东之死》时候的酣畅。好在这个版本的电子书现在很容易找到,早年间我曾经做过一本电子书,现已广布网络;豆瓣也上有好心人全文扫描贴出,可以看这里: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039181/
  
  这本《全集》,据称收入毕希纳已经出版的全部文学作品和现存所有书信,较1986年《毕希纳文集》,增补有一千多条注释,它的出版,可以说是德国文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重大事件。译文的修订,不算瑕疵,实在是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