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4月23日,英国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适时推出了方平先生主编主译的十卷本《莎士比亚全集》。不同于之前的散文体版本,该套全集是华语世界首部诗体《莎士比亚全集》,共收莎剧39部(在传统上的37部之外又收入《两贵亲》和《爱德华三世》两部戏剧)。
朱生豪的译本珠玉在前,为何在当下为“莎士比亚全集”套上新装?昨天举行的文学研讨会将这套永恒的经典放在聚光灯下。
呈现莎剧“原汁原味”
莎士比亚戏剧的原貌是以素诗体(blank verse)为基本形式的诗剧,以诗体译诗体,尽量使译文在语气、语言节奏感上更接近莎剧原貌。方平主编、主译的这个版本是头一个华语世界用诗体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本。
方平先生是中国莎学泰斗,生前是中国莎士比亚协会会长,国际莎士比亚协会执行理事。
这个译本溶入了最新的莎学研究成果,每部剧作和诗歌作品之前均有“前言”——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等,对这部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综合评价;之后又附有简明扼要的“考证”——对此部作品的版本情况、写作年份和取材来源等做出交代。
译文社认为,这套诗体“莎翁全集”470余万字,堪称整个华语世界搜罗最全、校勘最精,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首部诗体汉译莎士比亚全集。
与朱生豪先生译本对比
通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朱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失去了诗剧的原味,而本套译本,以诗译诗,力求贴近莎剧的本来面目,意味着对于语言的艺术形式给予更多的关注,更看重形式和内容血肉相连的关系,不满足停留于语言表层的意义上的传达,而是力求在口吻、情绪、意象等多方面做到“归宿语”与“始发语”的对应,在语际转换中力求把“失真”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方平先生还在翻译过程中,试图把莎剧文本从传统的“案头剧”转向“台上之本”。比如在原来的莎剧中附加于文本的一些说明词、舞台指示等相当一部分不是出自莎士比亚之笔,而是当时的抄录员、剧场的提示者,以及18世纪的编著者。
比如在《驯悍记》中,方平先生参照了泽菲瑞理导演的故事篇《驯悍记》(1967)中的处理,用这样一行舞台指示交代了当时的情景:【把新娘摔在肩头,扛着她就走;仆从格路米随下】。而朱译本则按照“牛津版”简单地交代:【彼特鲁乔、凯瑟丽娜、葛鲁米同下】,没有展现新娘被新郎“抢亲”似地当众劫走的场景。
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张冲以喜剧《威尼斯商人》为例,译者的文风立判。第一幕第二场结尾,鲍西娅有句台词,朱生豪译作“垂翅狂蜂方出户,寻芳浪蝶又登门”,方平先生的翻译改为了“一个求婚的刚打发走,一个又来把大门扣”。张冲教授觉得,朱的译文似乎把鲍西娅这个富家女角色演绎得刻薄了。
“进入角色,进入戏境”翻译
该套丛书责任编辑冯涛提到,欧美现当代莎学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强调莎剧和舞台演出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翻译工作中,方平要求自己和同伴们“进入角色,进入戏境”,“心中有戏,有助于把人物的口吻译得更传神些,或者更确切些。”“方平先生希望恢复演出,是可以用做台词的,不仅仅用来案头阅读。”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原院长荣广润也认为,朱生豪先生的译笔有华丽的文采,但这套方平先生的译本更强调准确平实,初看也更适合舞台的演出。他同时观察到了新版莎士比亚全集部分剧名作了更改。“《无事生非》翻译成《捕风捉影》,冲淡了道德批判味道,动作性更强。”其余更改译名的有,《终成眷属》改成了《结局好万事好》,《一报还一报》改译《自作自受》、《雅典的泰门》改为《雅典人泰门》。
台湾诗人、翻译家余光中对本套译文寄予厚望,他指出莎士比亚首先是一个专业戏剧家,其作品是为了演出而创作的,并不是为了案头阅读。方平等人的译本,有望恢复莎士比亚剧作本来面目,从“案头书”变成“演出本”。
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