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辜鸿铭:追思已逝的民族精神 翻译我的中国作者:金译通网
【逝者简介】
据守中华文明的最后防线
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辜鸿铭:追思已逝的民族精神
1928年4月30日,已到了他生命最后一刻的辜鸿铭,犹据病榻讲儒学,数小时后,带着未讲完的内容,也带着他永远的遗恨,辜鸿铭离开了这个爱之深、忧之切的人世。当时的国闻社和《大公报》发了这样一条简短的报道:
辜氏所患原肺炎症,历时已月余,遍经中西医诊治,以年老未易奏功,竟以不起。……他为学好推崇儒家,于西方哲学多所非难。又主忠君之说。性孤僻,发辫至死犹存。
辜鸿铭作为传统文化的另类代表,至死守护着民族精神最后的尊严。其所著《中国人的精神》对于如今已逝的民族性有着深刻的反思价值: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著赤字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著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著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国人永远年轻的秘密又何在呢?诸位一定记得我曾经说过∶是同情或真正的人类的智能造就了中国式的人之类型,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人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这种真正的人类的智能,是同情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它使人的心与脑得以调和。总之,它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中国人的精神》)
据守中华文明的最后防线
他自幼生长于西方,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耳濡目染的全是西方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回归祖国后,又日熏月染地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他对东西方文明都有深切的了解,对西方文明的弊端也有极为透彻的洞察。因而他不主张放弃中国传统的文明,反对盲目地学习西方,不赞成全盘西化,走与西方资本主义完全相同的道路,认为中国文化完全能够振兴国家。如加辨别,辜氏的一生思想主张,也不能说完全无可取之处。相反,由于他对西方文明的深刻理解,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抨击,倒是常常切中要害。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极大的摧毁作用,自由主义蔓延、无政府主义泛滥、人际关系的商品化,这些都使得深受西方浪漫主义诗人与保守主义思想影响而又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辜氏的极度不满,尤其是由于资本的积累与输出而必然导致的对内剥削与对外侵略的强权政治,更道到他的竭力抨击。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藉科学技术的优势、船坚炮利的武力,为争夺市场而发动的战争,更加厌恶的态度,并进而对西方文明由怀疑而反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辜氏这一态度更其鲜明,他向在北京的欧洲人发表演说,分析欧战的原因,为西方寻找出路。他认为,西方已陷入两难境地,作为人们精神支柱的基督教已丧失其约束力,社会的安定只能依靠军队和警察来维持,长此以往,武力崇拜将取代社会文明;反之.如果取消军队和警察,无政府主义者同样会毁灭社会文明。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下,欧洲的出路究竟何在?他认为西方只有汲取中国传统文明才能弭此祸端。辜氏如此见解和言论,正适应了极度厌战的西方人民的心态,尤其是在战败国德国,反响更为强烈。
忠君与爱国的矛盾
“五四”运动爆发后,辜鸿铭甘冒天下大不韪跳出来激烈反对。在报纸上著文大骂“五四”学生。罗家伦回忆说:http://www.gotran.com/news/show.php?itemid=4201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