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转载]汉语中常用外来佛经梵语字释(3):研究与探索

$
0
0

研究与探索

 

 

汉语中常用外来佛经梵语字释(3)

江湖侠客吴仲湛 编辑

 

    (注:旧文新编。此为本人新浪博客的第三篇博文,原文发表于2006年7月30日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亦译“一念”、“须臾”,音译“乞沙孥”。佛教用以表示最短的时间单位。《俱舍论》卷十二:“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一念之中有九十刹那,喻不能表达的短暂时间。

 

    舍利:梵文Salira音译“设利罗”之略,意译“身骨”。通常指释迦火葬后的遗骨和牙齿,称为佛骨或佛舍利。相传当初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此后风气渐盛。

 

    随缘:梵文Yathapratya的意译,一般为随顺因缘之义。《大乘起信论》:“波因风动,非水性动;若风止时,波动即灭,非水性灭”;即说众生之自性清净心随应外缘起灭,而“智性不坏”。华严宗又称有随缘之真如,亦即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生死流转皆本于一绝,对不变之体,其因缘变化之相,即曰随缘,含有顺应外部机缘、条件之义。

 

    无我:梵文Anatman的意译,亦称“非我”“非身”,指世界一切事物皆无独立的实在自体。有两类:(1)人无我(人空),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2)法无我(法空),无常恒坚实的自体。

 

 

    神通:梵文Abhijina的意译,亦译“通力”、“神力”、“通”。据说通过修持禅定可以得到神秘灵力,有“五神通”,《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七:(1)神足通:能飞天入地,出入三界,变化自在。(2)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境况,见一切人间肉眼所不见的种种形色。(3)天耳通:能闻见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人耳所听不到的种种声音。(4)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念之事。(5)宿命通: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的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的宿命及所做之事,再加上“漏尽通”,得此即断一切烦恼惑业,永远摆脱生死轮回。合称“六通”。菩萨得五通,佛得六通,凡夫(异生)通过修禅亦可达到五通。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

 

    天龙八部:又称“八部众”,“龙神八部”,佛教天神、守护佛法的诸天和龙神等八部的合称。据《舍利弗问经等记载》:(1)天众Deva,(2)龙众Naga,(3)夜叉Yaksa,(4)乾闼婆Gandharva,香神或乐神,(5)阿修罗Asura,(6)迦楼罗Garuda,金翅鸟,(7)紧那罗Kinnara,人非人,歌神,(8)摩睺罗迦Mahoraga,大蟒神。据称其中天众和龙众最显神灵,居上首,故常举“天龙”以概括。 (江湖侠客按:当代作家金庸,即查良镛,著有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书名缘于此。)

 

    阎摩:梵文Yama的意译,人们死后所去处所之王。中国民间称为“阎王”、“ 阎罗王”。

 

 

    因缘:梵文Hetupratyyaya的意译,“因”和“缘”合称。指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就“业报”等现象所依赖的原因和条件。《俱舍论》卷六:“因缘和合,诸法即生”。《维摩诘经.佛国品》鸠摩罗什注:“力强为因,力弱为缘”。

 

    缘起:梵文Pratityasamutpada的意译,亦译“缘生”,音译“钵剌底医底界叄温钵地界”。谓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依一定条件生起变化。以此解释世界、社会、人生以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俱舍论》卷九引经部解释:“由此有法至于缘已和合升起,是缘起义。”

 

    圆寂:梵文Parinirvana的意译,涅盘的异名,意为“圆满寂灭”,佛教对于僧尼死亡的一种美称。《释氏要览》卷下:“释氏死,谓涅盘、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随便称之,盖异俗也”。

 

    盂兰盆会: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初称“盂兰盆节”,另称“中元节”,亦称“鬼节”。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盂兰盆经》载,释迦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于是求佛救度(江湖侠客按:汉成语“救倒悬”源于此)。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即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解脱。佛教徒据此神话,兴起盂兰盆会。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中国自南朝梁武帝时(502-549在位),始设“盂兰盆斋”。

 

(结束,谢谢阅读)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