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转载]读《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随笔

$
0
0



     震惊!第一次成年后看完莎翁的剧本《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用了14天完成,而我用了一个晚上的2个小时看完这本书共计120页。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看后余味未尽,他那严谨的构思,丰满、趣味横生的语言,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120页合上时看表午夜1:30。
     午夜,躺在床上睡意全无,一个思绪在脑海里翻滚,真是大师手笔。1598年写的书,到了2010.1.26日我看过后还是觉得语言、思想、手法、结构,让人赞叹不已,数了数,16世纪到21世纪,已整整5个世纪了啊,他的风格(语言、表现手法、用词、甚至思想)那英文的26个字母被莎士比亚注入了生命,历经了多少代人,历经了不同思想潮流、历经了各种社会形态,甚至翻译成不同国度的文字,这些带着生命的使者依然不减当年的色彩。
     莎翁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稳坐头把交椅,就是作为现代人的我,在这个时刻读起来还是被这些字纠缠着,那些干巴巴的字都被他很有力度的串在了一起,句与句之间衔接的那么巧妙。
     我看的这本是在图书馆找到的,1983年朱生豪译本,大家可能都会知道,翻译家和演员、导演一样、都在演绎的过程中加进了一点点自己的理解与思维方式,如果用原文看,应该更是体会的深刻。
     本剧是伊莉莎白女王下令莎士比亚写一个“福”谈恋爱的剧本,莎士比亚因为要完成女皇的任务,十四天仓促写成,神话往往就是这样诞生的,短短的十四天后面隐藏着厚积薄发,莎士比亚征服太多太多的人,他的确是一个天才。
    
     剧中主人公约翰.福斯塔夫,机智、幽默、怯懦。是封建解体时期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 是英国古典文学中出色的艺术家形象。他最早出现在《亨利四世》展示的“福斯塔夫式背景”平民社会小人物在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冲突。
     剧中人物:19位,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刻画的很是形象,就如自己当时在这个背景中看着眼前的一切进行中。
     “福”在此剧中是漫画式的滑稽人物,典型意义不及《亨利四世》中的“福”。
      恩格斯评语:《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仍然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是莎士比亚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出自《莎士比亚转》(英)尼古拉斯.罗的

      他这样的天才是不需要评论的,我们只要慢慢的品味,感觉他屈驾文字的能力,感觉文字里的环境,感觉他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刚开始看到题目,我就想文学大家把它写成了怎样的格局,慢慢的看来,忍俊不止,文字可以这样聪慧的演绎,除了赞叹,就是佩服,它们出自1598年一个遥远的年代。
      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经过了几个世纪大浪淘沙依然还引领着文学的潮流,真的让人惊叹。莎翁那永不过时的语言特色,就是当今很多著名作家还在沿用其中之一的某个要素。    
      他那种幽默,就是在当代也是依然很受大众的欢迎,我们中的很多人在使用这种很潮的用词,当代很多作者只是用了一下某个表达方式,其作品就红了起来。
      看过《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后,我的脑海里马上出现《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还有宁财神的《武林外传》的通俗幽默语言,似乎都有莎翁的影子。
      整个夜晚,因为我读了这本书,进入睡眠后感觉很舒服。好的作品就应该是这样,有种穿越人性的能力,就如我们平常唱歌遇到一段好的歌词,在心扉里回旋、回味。
      莎翁的作品如一杯美酒,让人精神振奋,激情万丈,对文学充满了梦一般的幻想,他的确是一个天才加奇才。
      很小的时候,大约是小学3、4、5级时,那会爸爸是班主任,经常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守着爸爸那几只大书柜,书从小就是我的玩伴,每晚爸爸回来,我都是搂着书睡着了。
      当然,那会儿书看的肯定是不少,那书柜里的书几乎都是翻过一遍,估计能真正明白意思的没有几本,看过后可能只是记住了书中几个人的名字,大概故事意思,至于内涵与文字的真正含义那会儿是看不懂得。
      看来读名著的年龄不能太小。


      后记:这些天好累,没有写新的文字,整理物品时发现了本子上的读书随笔,粗略的整理了一下,记录一下当时看过后的思绪,碎碎语言留个纪念吧。这些读书笔记散落在个个小本子上,还有的留在读过书的空白页上,有时间慢慢整理吧。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