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 金滕)
【题解】
金滕。指金属装束的匣子。周灭商后二年,周武王生了重病,周公作册书向先王祈祷,请求代替周武王死。事后,史官把册书放进金属装束的匣子。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周公摄政。三监散步留言,中伤周公,勾结殷商遗民背叛。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成王仍然怀疑周公,后来得知金滕之书,幡然觉悟,出郊亲迎周公。史官记录这件大事,叫作《金滕》。
《金滕》写成于西周初年,所反映的史实是可信的。对研究周初复杂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本篇分为三大段。第一段记周公祈求先王让他去代替武王死,以安定周邦。第二段记成王怀疑周公,隔阂很深。第三段记成王得金縢之书而彻底悔改,迎接周公。三段之间首尾呼应,联系非常紧密。
西汉尚书家认为这次天灾是周公死后的事,《史记·鲁世家》也采此说。孙星衍则谓“秋大熟”以上有脱简。这些都是忽略了作者的用心所致,似不可信。
武王有疾1,周公作2《金滕》。
【注释】
1、疾:病,此指重病。
2、作:写作。
【译文】
周武王生了重病,周公告神,写了金滕中的册书。
(以上是序。)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1。二公2曰:“我其为王穆3卜。”周公曰:“未可以戚4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56,为三坛7同墠8。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9璧10秉珪11,乃告太王12、王季13、文王14。
【注释】
1、豫:《尔雅·释诂》:“安也。”黄式三说:“疾曰弗豫,犹言身不快也。”汉代以后,天子生病叫做“弗豫”。
2、二公:指太公和召公。
3、穆:恭敬。
4、戚:《尚书易解》。认为“戚”应当读为祷,告事求福。
5、功:《史记》易为质。意思是抵押。
6、自以为功:即以自身为抵押。
7、三坛:太王、王季、文王各为一坛。
8、墠(shàn):用作祭祀的场地。郑玄《礼祀·祭法》注:“除地曰墠。”
9、植:郑玄说:“古置字。”
10、璧:圆形的玉。
11、珪:上圆下方的玉。古代祈祷要用珪、璧等。
12、太王:武王的曾祖父,名古亶父。
13、王季:周武王的祖父,名季历。
14、文王:周武王的父亲,名昌。
【译文】
周灭商后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身体不安。太公、召公说:“我们为王恭敬地卜问吉凶吧!”周公说:“不可以向我们先王祷告吗?”周公就把自身作为抵押,清除一块土地,在上面筑起三座祭坛。又在三坛的南方筑起一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站在台上,放着玉,拿着珪,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
史1乃册2,祝曰:“惟3尔元4孙某5,遘6厉7虐8疾。若尔三王是有9丕子10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11考12能,多材13多艺14,能事鬼神。
【注释】
1、史:内史,主作册之事。
2、册:《史记》作策,这里作动词用。写册书的意思。
3、惟:语气助词。
4、元:长。
5、某:指周武王姬发。史官避讳,不书周武王姓名。
6、遘(gòu):遇到。
7、厉:危。
8、虐:恶。
9、有:这时。
10、丕子:布席祭祀。丕子的责任,就是助祭的职责。《尚书正读》:“丕子当读为布兹。布与丕,子与兹,并声之转。《史记·周本纪》武王立于社南,毛叔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集解》云:兹,籍席之名。据此,则布兹为弟子助祭以事鬼神者之一役。本文意言三王在帝左右,如需执贱役,奉事鬼神,旦尤能举其职,故请以旦代某之身也。”
11、仁若:柔顺。
12、考:巧。《史记》作“巧”。
13、材:指技术。
14、艺:指技术。
【译文】
史官就写了册书,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姬发,遇到危急险恶的病。假若你们三位先王在天上,现在有助祭的职责,就用我姬旦代替姬发的身子吧!我柔顺巧能,多材多艺,能奉事鬼神。
乃元孙1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2命3于帝庭4,敷5佑6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7。四方之民罔不祗8畏。呜呼!无坠9天之降宝命10,我先王亦永有依归11。今我即12命13于元龟,尔14之15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16璧与珪。”
【注释】
1、乃元孙:你们的长孙。
2、乃:始,初。《词诠》:“乃,始也,初也。”
3、命:见命,被命。
4、命于帝庭:被命于帝庭。
5、敷:普遍。
6、佑:有。王国维说:“《孟鼎》云,匍有四方。知佑为有之假借,非佑助之谓矣。”
7、下地:人间。
8、祗:敬。
9、坠:丧失。
10、宝命:指“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的使命。
11、归:归于三王之所。
12、即:靠近。
13、即命:就而听命。
14、尔:指三王。
15、之:如果。
16、屏:收藏。
【译文】
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多材多艺,不能奉事鬼神。而且他刚在天帝那里接受了任命,普遍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够在人间安定你们的子孙,天下的百姓也无不敬畏他。唉!不要丧失天帝降给周国宝贵的使命,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所归依。现在,我来听命于大龟,如果你们允许我的请求,我就拿着璧和珪回去等待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不允许我,我就收藏璧和圭,不敢再请了。”
乃卜三龟,一1习2吉。启3籥4见书5,乃并是吉。公曰:“体6!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7于三王,惟永终是图8;兹攸9俟10,能念予一人。”
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王翼日11乃瘳12。
【注释】
1、一:都。
2、习:重复。
3、启:打开。
4、籥(yuè):同“钥”,锁匙。指藏兆书的锁钥。
5、书:占卜的书。
6、体:在《周礼·占人》中“体”义为:兆形。
7、命:告。《尔雅·释诂》:“告也。”
8、惟永终是图:提宾句,即“惟图永终”。
9、攸:所。
10、俟:期待。
11、翼日:翼与翌通,第二天。
12、瘳(chōu):病愈。
【译文】
卜问三龟,都重复出现吉兆。打开藏书的锁钥查书,也都是吉利。周公说:“根据兆形,大王的病没有危险。我刚刚向三位先王祷告,只谋求国运长远;现在期待的,是先王能够思念我侍奉鬼神。”
周公回去,史官把他祷告的册书放进金属装束的匣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
武王既丧1,管叔2及其群弟3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45。”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6,我无以告我先王。”
【注释】
1、丧:死。《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
2、管叔:名鲜,周文王第三子。郑玄说:“周公兄,武王弟,封于管。”
3、群弟:指蔡叔、霍叔。《逸周书·作雒解》说:“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
4、公将不利于孺子:《史记·鲁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5、孺子:年幼的人,指成王。
6、辟(bì):摄政为君。曾运乾说:“辟即摄政也。《洛诰》:朕复子明辟。即还政成王也。管叔言周公摄政,将不利于孺子;周公言我不摄政,将无以告我先王也。”
【译文】
周武王死后,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石公说:“如果我不摄政,我将无辞告我先王。”
周公居东1二年,则罪人2斯3得4。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5》。王亦未敢诮6公。
【注释】
1、居东:居在东土,指周公东征。
2、罪人:指武庚和三叔等。
3、斯:乃,帮助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
4、罪人斯得:得罪人。
5、鸱鸮(chīxiāo):鸱鸮俗称猫头鹰,这里指的是《诗经·豳风·鸱鸮》。《诗序》说:“《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此诗用鸱鸮设喻,向成王申述周室危急,自己历尽艰辛,救乱扶倾的苦心。
6、亦:只,只是。
7、诮:责备。
【译文】
周公留在东方两年,就捕获了罪人。后来,周公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叫它为《鸱鸮》。结果,成王只是不敢责备周公。
秋1,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2风,禾尽偃3,大木斯4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5以启金滕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6。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7。对曰:“信8。噫9!公命我勿敢言。”
【注释】
1、秋:指“周公居东二年,罪人斯得”以后的秋天。
2、以:与,和。《广雅》:“与也。”
3、偃:倒伏。
4、斯:尽。见《吕览》注。
5、弁:爵弁,礼服。一说,礼帽,这里是戴上礼帽的意思。
6、说:指周公祷告的祝词。
7、百执事:许多办事官员。
8、信:确实。
9、噫:唉。叹词。
【译文】
秋天,百谷成熟,还没有收获,天空出现雷电与大风。庄稼都倒伏了,大树都被拔起,国人非常恐慌。周成王和大夫们都穿上朝服,打开金属装束的匣子,得到了周公以自身为质,请代武王的祝辞。太公、召公和成王就询问众史官以及许多办事官员。他们回答说:“确实的。唉!周公告诫我们不能说出来。”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1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2逆3,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4,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5。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6之。岁则大熟。
【注释】
1、冲人:年幼的人。
2、新:当作亲。马融本作“亲”。
3、逆:迎。
4、王出郊:成王出郊迎周公。
5、起:立起,扶起。
6、筑:用土培根。《释文》:“谓筑其根。”
【译文】
成王拿着册书哭泣,说:“不要再去敬卜了!过去,周公勤劳王室,我这年轻人来不及了解。现在上天动怒来显示周公的功德,我小子要亲自去迎接,我们国家的礼制也应该这样。”成王走出郊外,天还下着雨,风向反转,倒伏的庄稼又全部立起来。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是被大树所压的庄稼,要全部扶起来,用土培好根,这一年获得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