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赏析十首精短诗

$
0
0
原文地址:赏析十首精短诗作者:芦苇岸
|斯人 
◎昌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赏析:昌耀这首不妨称之为新诗绝句的三行短诗,孤绝堪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它那感动于虚妄而触兴致情、廓然生发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泯化于苍茫无垦的寂寥。(陈东东)

|恒河
◎于坚

恒河呵
你的大象回家的脚步声
这样沉重
就像落日走下天空

赏析:于坚这首《恒河》,一读,我就记住了,惊心动魄。我视其为于坚最好的短章,也认为是于坚诗歌美学的文本化呈现。这样的句子横空出世,不是人说,是神在说,融汇了作者的阅历、写作经验、文学理想和个体上天入地的话语方式。恒河边的黄昏景象,因这短章而永恒。(雷平阳)

|父亲与草
◎汤养宗

我父亲说草是除不完的
他在地里锄了一辈子草
他死后,草又在他坟头长了出来。

赏析:全诗三行。前两行是写实,如冬日盘坐在土炕上的老父亲不停地唠叨。而第三行则一下子从现实中提升出来。这不是生与死的问题,不是农耕命运与劳作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人类普世性的层面。这难以完成的工作诗人最终在两行内完成。这首寓言性质的诗歌还带有“最后一代”的意味。这些曾经土地上劳作的一代人是徒劳的,在自然和城市化面前成为永远的“遗照”。甚至,这些荒草在水泥空间将最终寸茎无存。如果有,它们也只能长在一些人心里。(霍俊明)

|沉重的异美
◎黑陶

成熟的油菜在死亡之前有沉重的异美
熔金、壮阔的大地倒伏
浓郁的黄昏和风,使欲升的河流重居于地
成熟的油菜在死亡之前和我对话
汹涌着诉说一种沉重的异美

赏析:因为动感,使得黑陶并不在写油菜花的凋谢或死亡,反倒呈现生生不息。他的诗的,有着黑暗的明亮。浓重之中散发的生命的热望。他对生命充满诉说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他内视到事物、生命的内部,体会其中的涌动。他倾听每一棵植物,听到他们心脏砰砰的跳动,他能感到黑夜中一切都发着声响。(赵荔红)

|尼亚加拉瀑布
◎苏浅

当然它是身体外的,也是边境外的 
当我试图赞美,我赞美的是五十米落差的水晶 
它既不是美国,也不是加拿大的 
如果我热爱,它就是祖国 
如果我忧伤,它就是全部的泪水

赏析:诗歌的收尾干净利落而内蕴深远,高妙的想象力使得全诗达到了虚实相生的效果。更难得的是,无论文字的铺陈还是想象力的张弛都收发自如,大到精神意义上的“祖国”,小到一滴泪水,随意驱遣而毫不牵强。而热爱与忧伤的对应,身体与国境的对应,祖国的虚与泪水的的实对应,使诗歌在内涵与外延上都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的广阔视野,以及内心的主观与执拗。(刘春)

|晚归
◎芦苇岸

风大。夜深。从外面回来
伴随我的不是家人、友人、爱人
而是一枚孤单的月亮和一道寸步不离的阴影

赏析:此诗三行,干净利落地说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相:人类的终极宿命!这个哲学与宗教的双重诘问,被生活真实形象地阐释。诗作每一句都在写实,又始终有逃逸现实束缚的诗意溢出。好的诗歌既能深入浅出地解决堂奥问题,又能引起阅读个体的广泛共鸣。诗的旨意是以小孤独带出大孤独,有生命苍凉意蕴的感触与新发现,简约背后是浑然一体的深度遐想。(姜红伟)

|高原上
◎朵渔

当狮子抖动全身的月光,漫步在
黄叶枯草间,我的泪流下来。并不是感动,
而是一种深深的惊恐
来自那个高度,那辉煌的色彩,忧郁的眼神
和孤傲的心。

赏析:时光在一年一年逝去,一些人的身影在渐行渐远,直到模糊,而作为写作者的朵渔,他的面目日益清晰,在人群中你不用花力气就可以把他找出来。他是坚韧,他是茂盛,他是忧伤,他是张力,他是立场——朵渔是一个有着孤傲心的诗人。他像一头雄性的狮子,又是一头忧郁的狮子。我更愿意把朵渔《高原上》这首诗视为他的自画像。(黄礼孩)

|窗外  
◎谷禾

城铁站像一个人在沉睡  
后半夜的灯光照亮了他体内  
最隐秘的部分。那里有另一个人  
在一根接一根抽烟  
偶尔,望着夜空对应的星辰  
——多少年,我始终不能看清他的脸  
 
赏析:一个人是一座车站,也是这车站里的另一个人。一座静止的车站,装着多少沧桑、相逢、别离,渐渐的,它变成了我们人生的隐喻,变成了我们灵魂的伴侣,它既是另一个我,一个在后半夜的灯光里沉睡的我,又了解、包容,甚至孕育并诞生了一个新的“我”,一个偶尔望一眼星空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我”。这个“我”,就在我中,和我又若即若离,以保留他持有的关于你的最隐秘的真实性。谷禾用语言给我们造了一个迷宫,使画面和感受,都带有某种难以言说的神秘感。“我走近,他就消失……”这使诗人对自我的辨认,陷入到了永无休止的挖掘状态。相对于神秘,所有欢乐和清晰的人生都是浅薄的。而永无休止的挖掘,则夹杂着距离、无法抵达,以及和永恒的联系,说出了我们对自我的真实性始终难以把握的那种复杂感觉。这首诗的语调很轻,却蕴含着强劲的思想潜流。我想,这样的诗也许实现了我们不分的写作梦想:对自我和诗歌语言多重结构的重新发现。在这样的发现里,我们遭到剥夺的人生还原为一个令人诧异的心灵映像,语言则不知不觉生出了另外的触觉,一切都没有因为磨损而湮灭,而是在半明半暗中携带着回声、碎片、遗忘和醒思,变得更强烈了。(胡弦)

|过普渡寺
◎何三坡

月下的琉璃瓦。被风吹散的琉璃瓦。清凉的月光的响声。
众生被废弃在白昼里。
一块石头在说出寒冷。万物被蒙羞。

赏析:三行诗,每行皆有一个“被”字,诗人或许想说,人生就是被动语态——不管人或佛,事或物。第一节纯写实,月光清凉,风吹琉璃瓦的时候,琉璃瓦发出声响,月光也发出了声响,月光甚至是琉璃瓦变软时的模样,或者说琉璃瓦一变软,就成了月光,仿佛一个人,坚硬的时候是琉璃瓦,柔软的时候是月光。我们每个人,其实心中既有琉璃瓦也有月光。此诗形制短小,每句皆平易、简白,不动声色,仿若素描,连读,却又有如木刻,力透纸背,显示出诗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功力与技巧。(大卫)

|悲歌
◎刘年

为什么悲伤如此巨大?为什么欢愉如此短暂
为什么,我如此眷恋生命
我应该如何向你描述我的远方
佝偻在土地上的人,天边的北斗七星,是永远拉不直的问号

赏析:从《悲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年希望在诗歌的书写及思考过程当中,试图击穿与击破那个及时享乐的人生主张,重建人生的苦行结构。是对人生的责问,是对自我发展过程中所遭遇困惑的责问,是一个关于人生价值结果的责问。世界是一个关于废墟与新生的并存形态,是刘年诗歌思想的集中思考中心。(苗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