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尚书》(周书 洛诰)(2)

$
0
0
《尚书》(周书  洛诰)(2)


周公曰:“王,肇1称2殷3礼4,祀于新邑,咸5秩6无文7、8。予齐9百工10,伻从王于周11,予惟12曰:‘庶13有事14。’今王即命15曰:‘记功,宗16以17功作18元祀19。’惟20命曰:‘汝受命21笃22弼23,丕24视25功载26,乃27汝其悉28自教工29。’

【注释】
1、肇:始,开始。
2、称:举行。
3、殷:众。
4、殷礼:会见众诸侯的典礼。陈栎说:“自此下至‘无远用戾’,乃洛邑既成,公自洛还镐,告王邑宅洛所当行之事,而请王以行,及自陈欲退老之辞也。”
5、咸:都。
6、秩:次序。这里作动词,即为安排之意。
7、文:通紊,乱。《经义述闻》:“《盘庚》曰:‘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释文》紊,徐音文,是紊与文古同音,故借文为紊。”
8、咸秩无文:全都按照大小依次祭祀,没有混乱。《经义述闻》:“咸秩无紊者,谓自上帝以至群神,循其尊卑大小之次而祀之,无有殽乱也。”
9、齐:率领。《尔雅·释诂》:“齐,将也。”
10、百工:百官。
11、周:这里指周都镐京。
12、惟:思。
13、庶:大概,也许。
14、事:指祭祀的事。
15、即命:对此事下令。
16、宗:宗人,官名。《鲁语》注:“主礼乐者也。”
17、以:率领。
18、作:举行。
19、元祀:大祀。
20、惟:有。《尚书易解》:“惟,有也。见《东京赋》薛注。”
21、受命:《尚书故》:“受命,受武王顾命也。”
22、笃:通督,督导。
23、弼:辅助。
24、丕:句首语气助词。
25、视:阅。
26、功载:记功的书。可以理解为“功劳簿”。
27、乃:于是,然后。
28、悉:尽心,悉心。
29、教工:指导工作。

【译文】
周公说:“大王啊,您开始举行殷礼接见诸侯,在新邑举行祭祀。祭祀事宜都已安排得有条不紊。我率领百官,让他们在镐京跟随大王,我想:‘或许可以举行祭祀了。’现在大王命令:‘记下每个人的功绩,让宗人率领有功之臣举行祭祀大典。’大王又有命令:‘你接受先王的遗命,督导辅助我治理国家。你去仔细的看一遍记功的书册,然后你亲自去悉心的指导他们做事。’

孺子1其朋2,孺子其朋,其往3!无若火始焰焰4;厥5攸灼6叙7,弗其绝8。厥若彝及9抚事10如予,惟以在周工11往新邑。伻向12即有13僚14、15,明16作有功,惇17大成裕18、19,汝永有辞20。”

【注释】
1、孺子:小孩,这里指的是周成王。
2、朋:古风字,引申为有奋起、振奋的意思。
3、往:往新邑。章太炎说:“正当言孺子其朋往,以告诫丁宁,故分为三逗,正如口吃语矣。”
4、焰焰:火微微燃烧的样子。
5、厥:其,那。
6、灼:烧,燃烧。
7、叙:绪,指燃烧的开端。
8、无若……弗其绝:《尚书易解》:“无若句,欲其气之状。厥攸句,欲其绪之长。”
9、及:汲汲,在文中是努力的意思。
10、抚事:抚,持。主持国事。
11、周工:指在周都镐京的官员们。
12、向:《荀子·仲尼篇》注:“向,趋也。”
13、有:词头。
14、僚:官职。
15、伻向即有僚:《尚书易解》:“使其趋就官职。”即使其各尽其职。
16、明:勉,勉励。
17、惇:厚,此处作动词,重视的意思。
18、裕:大,指大事。
19、惇大成裕:注重大事,完成大业。《尚书易解》:“惇其大而成其裕也,指举行殷祀等大事。”
20、辞:此指赞美的言辞。

【译文】
“大王啊!您要振奋,一定要振奋,要到洛邑去!不要象火焰刚开始燃烧那样气势微弱;那燃烧的火苗,决不可让它熄灭。您要象我一样顺从常法,努力的主持政事,率领在镐京的官员迁移洛邑。让他们各就其职,勤勉的做事建立功勋,重视大事,完成大业。您就会享有长久的美誉。”
(以上是周公在镐京劝告周成王去洛邑的诰词。)

公曰:“已1!汝惟2唉。冲子3,惟终4。汝其敬识5惟终百辟6享7,亦识其有不享。享多8仪9,仪不及物10,惟11曰12不享。惟不役志13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14其爽15侮16、17。乃惟孺子颁18,朕不暇听19。

【注释】
1、已:感叹词。可以翻译为“唉”。
2、惟:《玉篇》:“为也。”
3、冲子:冲,幼。冲子与“孺子”的意思相同,即为“小儿”,指周成王。
4、惟终:思终。义为考虑完成先王未完的功业。
5、识:察识。
6、百辟:辟,君。百辟,指诸侯。
7、享:享礼,诸侯朝见天子时的礼节。
8、多:重视。
9、礼:礼仪。
10、仪不及物:送的礼物丰厚而礼节却不足。《尚书易解》:“谓物有余而礼不足。”
11、惟:句首语气助词。
12、曰:谓。
13、役志:用心。
14、事:政事。
15、爽:差错。
16、侮:轻慢。
17、惟事其爽侮:《尚书正读》:“百辟不役志于享,则亦不役志于王朝所颁布之政令,故曰惟事其爽侮也。时周公欲成王亲受朝享,以瞻诸侯向背,故使之不观其物而观其仪如此。”
17、颁:分。《礼记·祭义》:“颁之言分也。”
18、听:听政。《尚书今古文注疏》:“听政之事繁多,孺子分其任,我有所不遑也。”

【译文】
周公说:“唉!您虽然是个年轻人,但现在你也去该考虑完成先王未竟的功业。您应该认真的去考察诸侯朝见您时用的享礼,看他们中有没有人不重视享礼。享礼重在礼节,假如礼节赶不上礼物,应该是不重视享礼,冒犯大王的威严。诸侯对享礼不重视,老百姓知道后就会认为,诸侯可以不来朝见大王。这样,政事将会错乱轻慢。我急着想让您这个年轻的君王来分担政务,我年纪大了,没有精力来这么多事啊!
(以上是周公劝勉周成王听政的诰词。)

朕教汝于1棐2民彝,汝乃3是不蘉4,乃时5惟不永6哉!笃7叙8乃正9父10罔不若予,不敢废11乃命12。汝往敬哉!兹13予其明14农15哉!彼16裕17我民,无18远用19戾20。”

【注释】
1、于:《词诠》:“以也。”
2、棐:辅助。
3、乃:假如。《经传释词》:“乃,犹若也。”
4、蘉(máng):勉力。
5、时:善,指善政。
6、永:远,推广的意思。
7、笃:通督,这里为督导的意思。
8、叙:铨叙,升迁官员。
9、正:长。
10、父:同姓官长。
11、废:废弃。
12、乃命:你的命令。
13、兹:此,现在。
14、明:勉。同下。
15、农:勉。《广雅》:“勉也。”
16、彼:往。《说文》:“彼,往有所加也。”
17:裕:此为“教导”。《方言》:“裕,道也。”
18:无:句首语气助词。
19、用:因此。
20、戾:至。《尔雅·释诂》:“戾,至也。”

【译文】
“我教给您辅导百姓的方法,假如您不努的按照这些办法去实行,您的善政就不会得到推广啊!都象我一样监督你的官长们升迁事宜,他们就不敢废弃您的命令了。您到新邑去后,要谨慎的执政啊!现在我们公卿百官要奋发努力啊!去教导好我们的百姓。远方的人也会因此归附我们。”
(以上是周公劝勉周成王听政的诰词。)

王若曰:“公1!明保予冲子2。公称3丕显德,以4予小子扬5文武烈6,奉答天命,和恒7四方民,居师8;惇宗9将10礼11,称秩12元祀13,咸秩无文14。惟公德明光于上下15,勤施于四方,旁16作穆穆17,迓18衡不迷19。文武20勤教,予冲子夙夜毖21祀。”
王曰:“公功22棐迪23,笃24罔不若25时26。”

【注释】
1、公:指周公。《尚书易解》:“此下成王面答周公之辞。公,句绝,呼而告之也。”
2、予冲子:我这个年轻人。周成王对自己的谦称。
3、称:发扬。
4、以:使。见《战国策·秦策》注。
5、扬:继续。
6、烈:事业。
7、和恒:双声联绵词,即说和悦。
8、师:洛师,就是洛邑。
9、宗:尊。
10、将:大。
11、淳宗将礼:隆重的举行大礼。《尚书易解》:“重视大礼也。”
12、秩:次序,安排。
13、元祀:大祀。
14、文:通紊。乱。
15、以予……无文:《尚书易解》:“自‘以予’至‘无文’皆复述周公之意。”
16、上下:下指天,下指地,即天上人间。
17、旁:普,普遍。
18、穆穆:美,指美政。
19、迓:一作御,逆。章太炎说:“御从午声,午者逆也。御与横同。御衡不迷,言遭横逆而心不乱。”
20、迷:迷乱。
21、文武:指文武百官。
22、毖:谨慎、慎重。
23、功:通攻,善于。
24、棐迪:辅导。
25、笃:信,笃信。
26、若:顺从。
27:时:承,接受。

【译文】
大王这样说:“周公啊!请你努力的为我这年轻人保航护驾。周公你发扬伟大光显的功德,使我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奉答天帝的教诲,使的四方百姓和悦在洛邑安居乐业;隆重的举行大礼,办理好盛大的祭祀典礼,这些你都做得有条不紊。周公,你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施于四方,广泛的推行美好的政事,虽然遭到横逆的事也不迷乱。文武百官努力实行您的教化,我这个年轻人只有一天到晚慎重进行祭祀而已。”
大王说:“周公善于辅导,我真的无不顺从您的教导。”
(以上记叙周成王面答周公,接受周公建议去洛邑。“周工曰:王,肇称殷礼……笃罔不若时”,这是第二段,记叙周公和成王在镐京商定治洛的策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