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自南宋朱熹以来,“在亲民”就变成了“在新民”。当今国学很热的情况下,几乎80%的解释都是依据朱熹。
然而,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解释与朱熹截然不同。下文摘自《王阳明全集》,记录其弟子徐爱先生的对话。请看: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2000年,一家较早从事读经活动的机构负责人,曾到我北京家中拜访我。他随身还带了北师大某教授讲授《大学》的录音,奉若圭臬。我一听他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亲民就是亲近民众”,立刻说打住,这个解释错了,亲是新的通假字,亲民应该是新民,是教化民众,开启民智的意思。这位机构负责人一脸茫然,道:“会这样吗?”我立即翻出书架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给他看,他还是一脸不信,喃喃道:“某教授讲的会错吗?”
本人案:古汉语里面亲和新通用,新等于亲,所以徐说亲是新的通假字,可我觉得新是亲的通假字,顺序颠倒一下就两个结果;也就是说,新能替代亲,亲不能替代新,出土的简帛老子中,六新就是六亲,关键在于亲的含义是什么?亲近?比较合适,也可能朱熹见过别的版本的大学,用的就是新字,但是文字规律来看通假字在减少,新字到了宋朝应该就是亲字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