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转载]详说西方40个文学典故的由来

$
0
0

        详说西方40个文学典故的由来

 

 

  随着西方文化的渐渐渗入,我们会听到更多的西方词语,本文特意解释四十条常听常见的西方典故,记住这些,不管是知识,还是写作,都会提升一个新台阶。

 

 

                       

【1、洗礼】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过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2、禁果】《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实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结果心明眼亮,知善恶,辨真假,羞耻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3、犹大的亲吻】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4、海妖之歌】出自希腊神话。传说在一个岛上住着一些以美妙歌声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王。后奥德赛路经该岛,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同伴们奋力划桨,终于战胜了迷人的歌声。比喻那种骗人的甜言蜜语。

 

 

                

【5、苹果之争】出自希腊神话。密尔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邀请众神参加婚礼,惟独忘了争吵之神厄里斯。厄里斯寻衅将一个金苹果扔在宴席中,说是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罗狄蒂都争相要这个金苹果,最后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并由此引发了特洛伊战争。比喻祸端。或指挑动是非、播弄不合。

 

 

        

 

【6、阿基里斯之踵】希腊神话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伤的地方。他出生后,母亲海洋女神西蒂斯握着他的脚跟在冥河里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脚踵外其他地方刀枪不入。比喻易受伤害的地方或致命弱点。

 

 

                     

【7、忘忧果】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奥德赛的船队返乡途中,船被风雨吹到一处海边。同伴们吃了当地特产忘忧果之后,竟然忘记家乡和亲人,忘记自己上岸的目的,也忘记回船上去。后比喻身居异乡,乐不思归。

 

 

                     

 

【8、月桂】出自希腊神话。阿波罗爱上了女妖达乎涅,但达乎涅拒绝了他的追求。有一次阿波罗遇见达乎涅,达乎涅立即跑到河边,向他父亲河神呼救,她父亲便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抚摩着月桂说:“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至少也得做我的树。月桂树啊,我的头发上、竖琴上、箭囊上要永远缠着你的树枝,我要让罗马大将在凯旋的欢呼中头上戴着你的花冠,你的枝叶永远接受光荣吧。”后来人们遂用月桂树枝编成的花冠赠给优秀的诗人。月桂、桂冠也被用来做胜利和光荣的象征。

 

 

 

                  

 

【9、乌托邦】源出希腊文OU(无)topos(和处所),意即“乌有之乡。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10、卡夫卡式的变形】卡夫卡是奥地利作家,他写过一部小说《变形记》。书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他忠于职守,循规蹈矩,成年累月为推销商品劳碌奔波。一天早晨醒来,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内心十分恐惧和痛苦,父母对他的变化十分悲伤,妹妹开始同情他。他逐渐失去了人的习性,“虫性”不断加重,他失去了工作,父亲恨他不死,母亲、妹妹也由哀怜转而生厌,邻居耻与为邻。他最后在孤独中死去。此语比喻一个人突遭不幸,成了别人的累赘时,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化,这种变化撕掉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11、跨掉的一代】原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该派均为青年作家,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要求摆脱一切传统束缚,拒绝承当任何社会和家庭义务,追求所谓“绝对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窃、同性恋等。在艺术上则主张抛弃传统手法,提倡随意发挥。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离破碎,内容上消极颓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美国社会的反叛。后指对现实不满而又无所作为、甚至沾有恶习的颓废青年人。

 

 

                

 

【12、华尔街的“民意”】华尔街是美国纽约的一条街。17世纪时,这里就是贸易中心和贩卖黑奴的市场,二战后,这里成了美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便是美国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华尔街的“民意”即指美国垄断资本家的意愿。

 

 

                   

 

【13、A字第一号】A是英语(论坛)的第一个字母,因而常用来表示“第一”的意思。最早出现在英国著名的劳埃德海运保险社的船只登记簿上。凡属最好的船只,都用“A1”在登记簿上作登记;而已沉没的船只则登记在一个黑色封皮的簿子上。后来,人们就把最好的或一流水平的称为“A字第一号”,而把记载不祥消息或为进行某种迫害而开列的名单叫做“黑名单”。

 

 

                  

【14、欧·亨利手法】欧·亨利是美国20世纪初短篇小说家。他主要写幽默小说,其作品常以“含泪的微笑”抚慰那些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打击的心灵创伤。他善用夸张、嘲讽、双关语等,并尤擅于安排故事结尾,笔锋一转,让主人公命运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使读者瞠目结舌,却又深信不疑。后泛指这种在结尾处峰回路转、柳暗化明的突变手法。



                       

 

【15、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达·芬奇的作品。完成于1506年,画中的蒙娜·丽莎相传原是佛罗伦萨有名的美女,她性情矜持,郁郁寡欢。为了使蒙娜·丽莎发自心扉的微笑,达·芬奇请乐队演奏美人家乡的作品,才使他嫣然一笑。而这一微笑的含义就成为几百年艺术史上的不解之迷。常比喻青年女子迷人的微笑,或转义为神秘的微笑。

                  

 

              

 

【16、骑士精神】骑士原是中世纪时欧洲封建贵族中等级最低、人数最多的一个阶层。他们通过服骑兵兵役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采邑。因当时欧洲各国封建割据,领主们为保存并扩张势力,就得依靠骑射搏击的武功。因此无论国君还是爵爷,实际上都是骑士,这使得骑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由于当时社会崇尚武艺,因而骑士很受人仰慕。骑士周身披着钢甲,头上戴着有蒙面罩的兜帽,腰间插着十字柄的直剑,手执长矛和盾牌,骑膘悍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他们经常比武打斗,与上流社会的妇女谈情说爱。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出现了历久不衰的“骑士传奇文学”。后来,欧洲人常把崇尚武艺、扶弱抑强、尊重女性、忠贞爱情、捍卫荣誉的品质称为“骑士精神”。18世纪意大利有些贵族青年效仿中世纪骑士的做法,甘愿为一些名门贵妇服役,人们嘲讽的称这些贵族青年为“侍从骑士”。由此,此语成了为贵妇人效劳并向她们献殷勤的青年男子同义语。

 

 

                 

 

【17、柏拉图式恋爱】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在对话体著作《会饮篇》中,阐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爱神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他用神秘的激情控制着世界,使人以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望去追求永恒的美。这个追求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认识过程。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是热恋中的情人“专注于对方美的形体”,渴望与对方肉体的结合,爱的较高形式则是从沉湎于美的形体升华到爱恋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美,爱的最高形式是沉思的美,即不带感性形体的美。他由此提出了将真、善、美合为最高理想的看法。后来,人们把男女之间那种与性无涉的、理想化的相互爱慕情谊,称为柏拉图式恋爱,现代语也叫精神恋爱。

                    

 

               

 

【18、沙龙】“沙龙”是法语的译音,它原为意大利语,17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浮宫画廊的名称。后来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当时,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会交际场所。进出这里的人,多为小说家、诗人、画家、戏剧家、哲学家、音乐家和评论家等,他们志趣相同,欢聚一堂,或作诗绘画,或欣赏典雅的音乐,或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各抒高见。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聚会称为“沙龙”。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特点:要定期举行;时间要在晚上;人数不能太多。现在,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借“沙龙”一词来表述某项活动,如“文学沙龙”、“音乐沙龙”等。

 

 

                

【19、圆桌会议】出自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圆桌无首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而坐的骑士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圆桌旁举行的会议称为“圆桌会议”。表示参加谈判的各方一律平等。敲吧,门终究会开的:《新约·路加福音》:耶酥曾对门徒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得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意即只要孜孜以求,定能如愿以偿。

 

                

                        

 

【20、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出自《圣经》。上帝在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并让两人结为夫妻。亚当说:“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称她为妻,因为她是从夫身上取下来的。因此男人要和妻结合,夫妻成为一体。”后喻指骨肉相连的关系,也比喻耗费了自己很多心血和精力所获得的成果和最心爱的东西。

 

 

                                  

【21、尘土之身】出自《圣经》。亚当、夏娃偷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触怒了上帝,被赶出伊甸园。上帝诅咒:人必须遭受土地的折磨。人要从田里收获果实充饥,而田里将长满荆棘和蒺藜,人必须终身劳作,地里才会长出庄稼养活人类,直到归了土;人从泥土而来,本是尘土,死后仍归于尘土。故后常称人为尘归尘,土归土。

                    

 

                                

 

【22、吃不到的葡萄就说是酸的】出自《克雷洛夫寓言》。狐狸看到了成熟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可惜吃不到,只好愤愤地说:“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的,实际上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讽刺某人得不到某种好东西,就反过来说这东西不好,以求心理平衡。

 

 

                            

【23、武装到牙齿】从前,南美沿海地区,特别是北海岸地区海盗横行。这些海盗凶狠异常,除了两手持武器外,嘴上还咬着一把刀。由此有了这个典故。后形容全副武装的人或武装到极限的国家。

 

 

 

                             

【24、堂·吉珂德】西班牙作家同名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上了年纪、瘦弱可笑的乡村小贵族,因看骑士小说入迷,便也想做个骑士,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结果做出一系列荒唐的事情。比喻那些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因而做出错误判断、一味蛮干,荒唐可笑的人。这种人的做法成为“堂·吉珂德式的行为”。

 

 

 

                                

【25、当代阿巴贡】阿巴贡是莫里哀喜剧《吝啬鬼》(又名《悭吝人》)中的主人公。他生性多疑,视钱如命,就连赠你一个早安也舍不得说,而说借你一个早安。阿巴贡是世界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型形象,与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乞乞科夫(果戈里《死魂灵》)三个形象合称“四大吝啬鬼”。

 

 

 

                    

【26、哈姆雷特之辈】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同名悲剧中的主人公。他父王被其弟弟毒死。为了复仇,他以装疯为掩护。但由于过于审慎,一再延宕,最后落得玉石俱焚的结局。比喻遇事犹豫不决、疑虑重重、迟迟不采取行动而坐失良机、一事无成的人。

 

 

 

                                

【27、浮士德式的人物】浮士德原指15、16世纪德国的炼金术士。传说中的浮士德学识渊博、精通魔法,努力探索。德国诗人歌德创作了长诗剧《浮士德》。在诗人笔下,浮士德战胜了魔鬼摩非斯特的千方百计的引诱,克服挫折,奋斗不止,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渴望争取自由和生存。比喻学识渊博、精通魔法、有奇特本领及永不满足的追求者。

 

 

 

                                     

【28、超人出自尼采】《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尼采认为“超人”是代表统治阶层的理想化的无所不能的全才人物。他说:“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比喻那些自己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自命不凡的利己主义者。也指那些能力卓异、超越常人的人。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

 

 

                          

【29、鲁滨逊和星期五】“鲁滨孙”和“星期五”都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人物。鲁滨孙乘船去非洲时在海上遇到风暴,漂流到一个孤岛上,为了活下去,他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在孤岛上整整生活了28年,并养成了一种对任何事情都不失望的精神。他在孤岛上的第个年头的一个星期五,还在海里救起了一个“野人”,并为其取名“星期五”。3年后,二人逃离孤岛。鲁滨孙回到英国并成为巨富。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鲁滨孙和星期五”这一典故来批评那些企图脱离社会、脱离人民的幻想。

 

 

                                     

【30、山姆大叔】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纽约州一位诚实能干的肉类包装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姆大叔。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人们发现该厂的牛肉桶上都盖有E.A.-U.S。的标记。本来,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碰巧山姆大叔的缩写与美国的缩写U.S相同,人们就管美国叫山姆大叔。美国人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

 

 

                             

 

【31、浮士德式的人物】浮士德原指15、16世纪德国的炼金术士。传说中的浮士德学识渊博、精通魔法,努力探索。德国诗人歌德创作了长诗剧《浮士德》。在诗人笔下,浮士德战胜了魔鬼摩非斯特的千方百计的引诱,克服挫折,奋斗不止,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渴望争取自由和生存。比喻学识渊博、精通魔法、有奇特本领及永不满足的追求者。

 

 

 

                           

 

【32、和平鸽】《旧约·创世纪》:上帝降洪水于大地,大雨下了40昼夜,遍地汪洋,只留下挪亚方舟里的人和动物。雨停后,挪亚放出一只鸽子去探测外面的消息。直到黄昏,鸽子才飞回来。嘴里衔着一枝翠绿的橄榄叶,挪亚洪水已退,平安来到了。后将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33、鳄鱼的眼泪】西方传说,鳄鱼非常阴险狡猾,当它诱捕到猎物时,一边贪婪地吞噬,一边假惺惺地流泪。喻指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后引申为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天悯人的阴险狡诈之徒。

 

 

                

 

【34、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伊甸园。园子里生长着美丽的并结着甜果的树木,也有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上帝派亚当看守园子,为排除亚当的孤寂,上帝从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吃着甜果,漫步林间草地,过着无忧无虑、和谐美满的生活。后世以此喻乐园。

 

 

                        

 

【35、诺亚方舟】《旧约·创世纪》: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十分忧伤,决定消灭人类。因为挪亚是义人,所以上帝吩咐他造舟避灾。后指灾难时代的救星,或危境中的避难所。

 

 

 

                  

 

【36、达摩克利斯之剑】出自希腊历史传说。达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纪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的宠臣。迪奥尼修斯感到自己的地位不可靠,有一次他请达摩克利斯到一间富丽堂皇的房间里,在座位上方用马鬃悬挂着一把宝剑。达摩克利斯看到自己头上的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心情紧张,如坐针毡。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某种危险。

 

 

                  

 

【37、潘多拉的盒子】出自希腊神话。潘多拉是宙斯用来惩罚人类、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女人。普罗米修斯将天火盗往人间之后,宙斯命匠神用泥土作成一个女人,取名“潘多拉”。并给了她一个装满灾难、贪婪、疾病、战事、悲愁……的礼盒,然后将她作为赠礼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潘多拉在普的弟弟面前突然打开盒子,于是灾难、贪婪、疾病、战事、悲愁……迅速散布到大地、天空和海洋。盒子底下只藏着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在希望未飞出之前,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关闭了。比喻带来灾难和祸害的东西,或造成灾害的根由。

 

 

                 

 

【38、特洛伊木马】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9年后,到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39、阿拉丁神灯】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阿拉丁是苏丹国一个裁缝的儿子,他得到了一盏神灯,只要擦亮神灯,一个自称是神灯的奴隶的巨魔就会出现,它能满足主人的任何要求。比喻能满足人的一切愿望的东西。

 

 

                   

 

【40、大棒加胡萝卜】出自美国总统罗斯福1916年5月间的一次演讲。演讲辞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来说明他的外交政策:“语言柔和,手持大棒。”后比喻武力恫吓和物质引诱相结合的政策。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