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转载]陆谷孙

原文地址:陆谷孙作者:fang

http://news.qq.com/a/20101115/000962.htm

【导语】他是学界公认的“英语大师”,在英汉辞典的编纂和莎士比亚文学研究上声名卓著;他是一位用自己的视角密切关注和解读社会万象的公共知识分子;他是一位有着浓厚家园情结的复旦教授。本期访谈,我们一同聆听白发先生陆谷孙的人生讲述。

【字幕】陆谷孙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会员 专注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词典的编纂 主编《英汉大词典》。

陆谷孙:如果有一天你来找我,人突然失踪了,那么你就到提篮桥去,看到有一个白头发在那里教英文,那就是我。

【解说】说这句话的时候,陆谷孙刚刚被我们冠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名头,对于一个通常意义的技术派的英语教授来说,几乎每天都要更新博客,用自己的视角解读社会万象,针砭时弊,充满历史感和责任感,这个名头给陆教授似乎并不过分。

忙一点,总算余生还有一点意思。其实我对他们是很有希望的,很抱有希望的。我真希望你们这些人能够看看,能够想想,能够听听下面的这些呼声。

我觉得中国现在太讲success。你怎么不想想人总有失败的时候,人在失败的时候怎么办,写这么一本书多好。我不成功的地方很高,刚愎自用,我自己给自己都立过罪状的。耳朵根软,阅人不深,多了。我自己晓得。有些人喜欢我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我,肯定的。包括行业当中,同样的行业当中。有些人我跟他没有过节,他就是因为你的作派跟我不一样,而不喜欢你。人家给你一个信封,你为什么不收下来,因为他收了。我就是觉得收了以后,对我是一种玷污一样的。像这种人肯定不会喜欢我,因为他拿了,他希望你也拿。

【解说】陆谷孙这种孤傲和倔强的性格据说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父亲的影响,一是来自对莎士比亚的研究。陆谷孙对莎翁的研究成就几乎和他编纂《英汉大词典》的名声一样卓著,他把自己对莎士比亚的喜爱推及到希望更多人能够喜欢莎翁上,尽管当下的年轻人或许已经完全没有了读莎士比亚的平静的心态。

King Leer(李尔王)我喜欢。最早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哈姆雷特,思想丰富,而且背他的独白特别多,独白、半独白什么都背。但是我发现到现在这个年龄,喜欢King Leer(李尔王)。大概自己也到了这个年龄了,也到了被forsakened by your daughters (被女儿抛弃)你的女儿都离你远去了,都离开了。可能也有点关系。我喜欢King Leer(李尔王)从混沌当中终于开窍了,终于有点看到了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我感觉没有什么年轻人会喜欢念莎士比亚,我这里博士生这些听说我要开莎士比亚精读课,就来听,听的也蛮来劲的。但是听过了以后不知道他会不会去看第二本莎士比亚,我不知道。

【解说】当然,提到陆谷孙的成就,主编《英汉大词典》首当其冲。这本据说在中国销售超过1000万册的英语学习必备词典,也是第一部完全由中国学者独立编纂的大型双语工具书。英美的词典专家评论这是“远东最好的双语词典之一”。1970年,陆谷孙被派到《新英汉词典》编写组,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人之一;1976年,陆谷孙开始参与《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和编写;1986年,陆谷孙被正式任命为《英汉大词典》的主编。

陆谷孙:70年,文化大革命的最后一波,叫“一打三反”。你们都不懂,“一打三反”的时候是专门打一些所谓有结社性质的小团体。我们这里没有政党,也没有团体,几个人平时走的比较近,说我们是“裴多菲俱乐部”。一下子就关到学校里来了,我也被关了。关进来以后,再放出去的时候,说你这个问题没有结论。是不是给你戴帽子,拿在群众手里,群众说什么时候给你戴上,就给你戴上。我就在这种情况下面,被派到新英汉词典。派到《新英汉词典》编的中型的。从此以后就跟词典打交道。70年我被关起来,我女儿满月那天。《新英汉词典》编了五年,然后就是《英汉大词典》开始。

问:编《新英汉词典》和《英汉大词典》对您个人,您觉得人生有什么影响吗?

陆谷孙:对英语热爱进一步加强,过去只不过自己……其实过去也已经蛮强了,已经蛮喜欢英语了。这个东西对我的影响更要准确,强调准确这些方面。不是一般的流利就可以了。现在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学生们,都讲究流利,说的溜,再加上一点肢体语言,耸耸肩什么的。咱不会,他马上好职业就来了。编字典有一个好处,做事情也要做到非常到位,非常认真……

这种作风,我想跟编字典有关系。

问:实事求是。

陆谷孙:实事求是,生怕我弄出来的东西对读者有误导或者怎么样。或者误导已经发生了,你赶快勘误表出来。

【解说】《英汉大词典》的书名是钱钟书题写的,这里面的渊源似乎又是对陆谷孙孤傲性格的一次小小的印证。

陆谷孙:钱钟书先生是我导师的好朋友。自己承认做旧体诗是做不过徐燕谋的,徐燕谋是钱钟书的爸爸非常欣赏的一位学生。他们的关系一直很好,我做徐燕谋的研究生。做了一会以后,徐燕谋说不行,我教不了你。反正我的路子比较野,他说我给你介绍到钱钟书那里去。钱钟书拒绝了。这个事情发生在60年代。我刚刚做徐先生的研究生,所以徐先生给我介绍过钱先生,但是钱先生没有接纳我。所以我就……我这个人也有一点pride(骄傲),从此以后我没去见过钱先生,我们只有通信。包括《英汉大词典》出版了,是他题写的书名。我也没去。所以跟钱先生后来就是通信的关系。

【解说】出生于1940年的陆谷孙,文革十年正好跨越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立业成家、世界观形成。尽管现在他去回看那段历史,总希望用自己的视角和文字去打上一些补丁,但总的来说,和很多受迫害深重的人比起来,逍遥派的陆谷孙还属幸运。

陆谷孙:研究生毕业以后就是文化大革命了,那段时间里头,书也看的不少。幸好文化大革命做了一个逍遥派。上海市有一个写作组,“四人帮”的。这个写作组下面有很多很多的小分组,有一个叫文艺摘译。经常需要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情报,比如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换人了,这个新人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历史怎么样,他们需要翻译。我就是译手之一。

《大资本》,专门给毛看的。(还有)《自然辩证法》。包括尼克松来以前,要翻译很多的资料,中翻英的。这些工作参与的比较多,所以最后他们有统计数字,他们说我差不多翻译了两百万字。

所以这个文化大革命对我学问是有好处的。这个好处全拜“四人帮”写作组所赐,真的就是这么个情况。三楼的余开祥还活着,他当年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所长。他们也就是属于这个系统的,这样有个什么好处呢。他每次叫我翻译,他主动把《TIME》、《NEWSWEEK》这种杂志给你看,我从头看到底。我翻译其中的一篇,但是我可以从头看到底,等于我有书看了。

到最后文革结束以后,我突然从助教提升到副教授,我们系里是没有通过的,我是山寨版的。系里没通过,系里说这个人这么年轻,怎么可以破格呢。从助教一下子提到副教授,怎么可以。

【解说】幸运的陆谷孙在文革中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这段经历之所以让他念念不忘,或许也是在回味一种苦涩中的甘甜,那个萧杀时代的一抹亮色记忆。

陆谷孙: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班,她们这个班是当年留下来,从各个系抽过来的。各个系抽过来学外文,学英文。准备将来回到各处去教英文。这个班他们叫我continent。我自己介绍,我说我姓陆,英文就是continent。跟他们这个班关系特别好。1966年,我妻子这一点我比较佩服。他们开始写大字报,也写我大字报,他们学生都写我的大字报。我夫人拒不签名,唯一一个不签名的就是她。

【解说】文革对陆谷孙造成的心灵创痛显然也是深刻的,以至于多年以后,当他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刘德忠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时,仍然是黯然神伤。这样的一些伤痛记忆,或许也正是促成现在的陆谷孙常常会通过文字来回看和反思文革的原因。

陆谷孙:刘德忠跟我私人关系很好,他是我BA论文的指导教师。我大学学士,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关系一直很好。我经常到他江苏路家里去。你说我为什么成为公共知识分子,我不认为我是公共知识分子,还是蛮private(私人的)。不管怎么样,我路子跟其他外人学者不一样的话,文化大革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刘德忠做过美军的翻译,总归要审查,那是必然的。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主要是他夫人的人身侮辱受不了了,阴阳头。非常特别,两个人几乎是面贴面的,有点像傅雷自杀的样子。几乎是面对面的,台灯开着,圣经翻开着。刘德忠(音)自己写了这么几个字,英文写的。“如果在人间没有避风港的话,在您的怀里面能找到吗?”

【解说】编纂英语词典、研究莎士比亚、做一个发出正义之声的公共知识分子,陆谷孙远离美国定居的女儿和夫人,一直在复旦的这间宿舍里简单地生活和工作,通透而自然。

陆谷孙:有的人总喜欢把自己弄成一个半神或者神一样的。人家看了很讨厌,我至少看了很讨厌。我觉得一个人做的透明一点好,像个人。

涉及到有些事情的话,我已经跟我学生后事都交代好了。我说第一,我活的已经比我父亲长多了,所以现在活一天赚一天。第二,我现在开始散财,散书,把自己的存款都给我的外孙女,女儿,包括学生,包括我不相关的同事有难,散财,散书。包括钱钟书批了很多东西,很多话的书,还是我跟他讨过来的,上面也有他题的字,这本书是我很宝贵的。我现在给我一个学生,鼓励他好好念书,这是第二。第三,如果有一天你来找我,人突然失踪了,那么你就到提篮桥去,看到有一个白头发在那里教英文,那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都准备好了。

【解说】如今,已过退休年龄的陆谷孙,还在复旦大学上课,对一个17岁就进入这个校园,一直没有离开过的老复旦人,这里有难以割舍的家园情怀。

陆谷孙:第一堂课,后面人站了多少人,我说求求你们,这么热的天,你们就找个凉快的地方玩玩,你过个四五个礼拜再回来,再回来看看可能就有空位置了。我说到了学期结束,弄的不好三个空位连着,你可以卧铺听我讲。

【解说】有一年,复旦大学评选“十大杰出教授”,陆谷孙当选十大之首,这让他非常的高兴,他说“我一生中得过不少奖,但这次是给我喜悦最多,让我最感动的一次。”在这个访谈要播出之前,我们在陆谷孙的博客上留言,他回复说,”什么'大师',伪劣,山寨版!“或许对于陆谷孙来说,名利都是浮云,而灵魂需要一直在高处。

如果有选择我还做老师——陆谷孙先生印象

                                        
                      陆熠欣  陈韵  阎瑾

今年8月,我校外文系博士生导师陆谷孙教授作为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代表,赴北戴河度假,期间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陆教授是参加此次活动的上海市的唯一代表。本报记者近日对陆谷孙教授进行了专访。

去采访陆谷孙先生的路上,心中还颇有些忐忑,印象中,像陆谷孙先生这样的大师,应该是一位不苟言笑、行为举止都透出些威仪的权威。可是,见到了他,才发现想象和自己开了一个大玩笑,陆先生其实就是我们身边一位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长者。陆谷孙先生祖籍浙江余姚,8岁时,他的母亲过世了。陆先生的父亲是个普通职员,在香港的一家航运公司里做事。刚解放时,当大批的人们从大陆往香港跑的时候,他的父亲却从香港返回了上海。陆谷孙先生回忆说,"父亲是个很爱国的人,不喜欢殖民地的生活。我也不喜欢。"

1965年,陆先生从复旦大学外文系研究生毕业,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但是不久,文革就开始了。那是一个动荡的岁月,外文系又首当其冲。陆谷孙先生说,那时在沪郊劳动的时候,他独自在田野里散步,口中念念有词普希金的诗句,结果被告发了,还遭到了批评。后来,陆先生又被说成走"白专道路"的典型,是修正主义苗子,被迫参加了"抗大式学习班",其实就是变相隔离,周末也不能回家。那时候,陆先生的女儿刚满月。这种隔离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70年,直到他开始编《新英汉词典》。孤独是一种催化剂,在这样的氛围里,陆先生更加珍惜独处的时间。

苦难若不能击垮人,便会给予经历者意志的财富。文革后,陆先生和他的同伴们倍加珍惜地投入了学术的钻研。1976年,陆谷孙先生参加了《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全过程,并于1986年11月经正式任命担任这部词典的主编。这本书的上卷在1989年出版不久就获得了中国图书一等奖,创下了半本书获奖的记录。1994年1月,编写完成的《英汉大词典》荣获中国首届国家图书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几十年来,陆谷孙先生翻译了数十种文艺类及文评类英译汉文字200万字,文艺类及电影类汉译英文字10余万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共40余篇。同时,他还是我国莎士比亚研究的权威。

在丰硕的学术成果面前,陆先生依然保持着一份"淡泊求真"的心境。"偏向疏篱断处尽,亭亭常抱岁寒心,消磨绚烂归平淡,独步秋风无古今。"这是一篇报道里引用的陆谷孙先生写的诗。陆先生对记者说,"有句话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要将pressure转为pleasure的道理。如果在书上读到一句引用的话,但没有说明出处,我怀疑是某个作家写的,我就会去查。后来发现果然是这个作家写的,我会非常高兴。那种高兴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我把这事讲给我的学生听,他们都笑,我知道他们都不怎么理解我。因为他们的心不在我身上,都在找工作上。不过我也不会不开心。有掌声固然很好,没有,我也一样讲。"

从1965年到现在,陆谷孙先生已经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给来来往往的几十届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外文系的同学在上过陆谷孙先生的课之后都说,"听陆教授的《英美散文》是一种享受。"而陆谷孙先生的师表风范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曾接受过陆谷孙先生辅导的博士这样对记者说,"做陆门弟子挺辛苦,老师不会让你闲着,读呀写呀,给《英汉大辞典》做补编,做校对,累,真累。可你并不是在替老师打工。即使和老师一起写文章,署名在前的也一定不是他。陆门弟子也挺舒服,老师家的饭桌常常属于我们,饭桌上的争论也少不了。"1999年,在通过全校研究生投票选举产生的学生心目中的复旦十大杰出教授里,陆谷孙先生名列榜首。

对于学生,陆谷孙先生有着自己的期望,他说,复旦的学生应该在基础上更广博一点,学的东西更多一点,这样才能提高人文素养,实现通才的目标。现在,大家对于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和敏感度要远远超过他们,但不像他们那么能吃苦,那么懂得满足;而在学问上,也越来越不精细。现在,同学们在information上的地平线开阔很多,但是,是不是思想上的地平线也相应开阔了呢?陆先生强调,大学生的平民意识非常重要,这和脑子里的精神贵族不矛盾。大家还是要牢牢地扎根于grassroots。陆谷孙先生对记者说,"我的一些学生毕业后找到很好的工作,进了波士顿、麦肯锡之类的大公司,很高兴地来告诉我。我对他们说,他们很快会失望的,他们不相信。但是一两年后,他们果然不快乐了。有的同学甚至回来告诉我,很后悔当时逃课,现在却没机会再听课了。去年的一次交流会上,有人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What is your secret of success? Answer in no more than ten words.'我的回答是:'In difference to success'."

采访结束,陆谷孙先生也准备起身了,过一会儿,他要给他的学生上一门《英美散文》课。在上午阳光的照耀下,陆先生显得格外神采奕奕。这时,我又想到了陆谷孙先生几分钟前说的一句话:“如果能够再次选择,我还是会做老师,因为我喜欢教书,喜欢学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