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转载]翻译擂台(第2期)——比赛揭晓

$
0
0


     
      本期擂台已圆满落幕,我们邀请到暨南大学翻译学院特聘教授林巍老师为大家点评一二,希望热闹过后,大家能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就把这当作迎接猴年的第一堂课吧,祝愿朋友们新的一年学业有成,事业顺畅,阖家安康!

【原文】
[1]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2]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3]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4]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5]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6]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 Steve Jobs

【点评】
      本期原文节选自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毕业典礼上的一次演讲。了解这个背景很有必要,在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上属“语外衔接”。
      众所周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这看似老生常谈,但具体应用中,问题仍层出不穷。“信”,是对原文的忠实,也是对译者的一种限制,而“达”“雅” 则多少给了译者发挥的空间,但亦囿于范围,不能如同创作般任意发挥。句[1],有的译文,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因此,不要在别人的故事中流着自己的眼泪”,显然离原文过远。[1]中的 you,是第二人称代词,看似简单,很多都译成了“你”,也可泛指成“人”,即 people in general;或省去指称,比如 You have to be 21 or over to buy alcohol in Florida 可译为“在佛罗里达,必须年满21岁才能买酒”。许多译文若脱离语境看还算不错,但要身临其境,有面对大学毕业生讲话的感觉,便应为“你们”。然而,又可变通,既泛指大家,又特指个体,所以 [3]、[4]、[5] 中的 you / your, 不妨译成“你”“你的”或“自己的”等,以增加亲近感。
      [2]中,固然可以紧贴字面译成“不要陷入教条之中,那是根据别人的思考结果来生活”,但显臃赘。所谓“达”,是指文思的通达和文气的顺达,故不妨译为“不要被条条框框所束缚;那些是别人思考的结果”。
      [4]中的 heart and intuition,许多人都分别译成了“内心和直觉”,其实两词意思相近、互补,不妨简化为“内心的感悟”,正如:completely and perfectly 不必译成“完全和完整”,而可为“完美”;proper and right 不必是“恰当和正确”,“得体”即可。
      对于[4]、[5]、[6],许多译文是按原文的句式、标点符号翻译的,如“最为关键的是,要勇敢地追随你的内心和直觉。它们其实早已知晓你真正的归宿。而其他的一切,无非是过眼云烟”,形式稍显死板。这里完全可在理解其内涵义的基础上,将三句打通处理,如“最重要的,是有勇气听从你内心的感悟——那些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而其他都是次要的”等。
      以“雅”而言,还包括文体、选词、精炼等内涵。此次亦有以文言文翻译的。应当说,中国的语言文字,自五四运动以来,有两大划时代的事情,一是白话文写作,一是汉语拼音方案。当代人以当代文表述,是历史的趋势,不应逆转,更何况此文是讲演稿。不可想象,若一当代英语演讲者,满口用的竟然是16世纪莎士比亚式的古典英文!乔布斯语言风格的特点是朴实无华,即用简单、通俗的词汇和句式说出真实的感受和耐人寻味的道理,这无疑使他的演讲广受欢迎。同样,正确、标准、地道、朴实、简练、生动地以现代汉语写作,即老老实实地讲好现代人的“人话”(通俗易懂、打动人心的语言),并不比蹩脚甚至不伦不类地使用生僻文言文更容易;相反,更难,也更有价值。所以,就我们现在的日常实践而言,除特殊情况外,以文言文翻译英文,不值得提倡。
      就选词来说,应注意准确和变化。如:将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译成“为他人而活”,容易产生歧义,因中文这一表述是褒义的,英文实为 living for others、man is here for the sake of others、a man for others 等,故不妨译为“生活在他人世界”。再如:将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译成“不要让其他人的意见掩埋了你内心的想法”,就忽略了 noise 与 voice 的对比呼应,故不妨改译为“不要让他人的噪音淹没了自己的心声”。同时,应注意行文的变化,避免重复。如:有的译文将 someone else、other people 一概译成“别人”,其实还可“他人”“旁人”“外人”等;将 you 一律译成“你”,其实还可“自己”“自我”等。“文似看山不喜平”,中、英文皆然;而以中文之丰富,足以应对。
      不够精炼,是大部分译文存在的问题。鲁迅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以下段译文为例:
      每个人的一生十分短暂的,所以请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去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不要被那些灌注了他人思想的教条主义束缚,……最重要的我们要敢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我们的内心和直觉早已它们知晓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一来任何其他的声音已经不重要
      其中,红色为可删去部分,而蓝色为可增加部分。
      精炼也是“雅”的一种境界,需要的是化繁为简的功力。

综合读者投票与专家意见,本期优胜译文为:
@胡勇慧:时间宝贵,不要虚掷光阴过他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所束缚,那些不过是他人思想的产物。不要让周遭的聒噪言论蒙蔽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追随心声,听从直觉,他们冥冥中已经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sdauxwdy:人生而有涯,莫要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活成了别人的样子。亦莫要让尘世的喧哗淹没了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勿忘初心的勇气,这会让你明白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除此之外,皆为浮云。
@金万锋:“人生苦短,故而切勿陷入他人道路的窠臼,亦不能为教条所困——否则便落入他人思想的牢笼,更需警惕他人观念的喧嚣淹没了你的心声。至为关键的是,要有遵循内心和本能的勇气,因其已然洞悉你人生之愿景。余者他事自是等而下之。” ——史蒂夫·乔布斯
@ Charlie:人生有涯,莫要为遵循他人的生活轨迹而耗费自己的光阴。莫要被教条所束缚,那不过是依从他人的结论行事。莫要让他人见解的噪音淹没属于你自己的心声。最为关键的是,要勇敢地追随你的内心和直觉。它们其实早已知晓你真正的归宿。而其他的一切,无非是过眼云烟。 ——史蒂夫·乔布斯
@ Dorothy:人生短暂,勿要虚度光阴重复他人的生活;勿要自困于条条框框,那无非是他人思考的结果;勿要让旁人纷杂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追随自己的本心和直觉——它们已然知晓了你内心真正的渴求,其他倒是其次。 ——史蒂夫·乔布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