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西交流网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转载]《四书五经》全文朗读

$
0
0
原文地址:《四书五经》全文朗读作者:fang
《四书五经》全文朗读作者:白云出岫

己完成一遍录音的内容,欢迎指正

《大学》[礼记本]100918.mp3 13.3MB
《大学》[朱子本100119].mp3 13.1MB
《大学》[正蒙教育版]081106.mp3 13.9MB
《中庸》[100116].mp3 27MB
《中庸》[正蒙教育版]081107.mp3 28.7MB
《论语》原文朗读[100116重录].iso 139.1MB
《孟子》全文朗读[100125更新].iso 260.1MB
《诗经》朗读[全本_100316更新].iso 394MB
《尚书》58篇原文朗读081123.iso 211.3MB
《礼记》全文朗读[白云出岫版].iso 757MB
《周易》原文朗读[100310更新].iso 190.8MB
《春秋左传》全文朗读MP3[100305日更新].iso 1.4GB
 
更新
《论语》16季氏[100219更新].mp3 7MB
《论语》17阳货[100219更新].mp3 8.7MB
《论语》18微子[100219更新].mp3 5.4MB
《尚书》01尧典[090215补四字].mp3 4.1MB
《尚书》04皋陶谟[090328].mp3 3MB
《尚书》50周书_顾命[090328].mp3 4.7MB
《尚书》55周书_吕刑[090331].mp3 6.9MB
《尚书》56周书_文侯之命[090401].mp3 1.8MB

 

[转载]《四书五经》全文朗读

  四书主要参考的是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释》,《诗经》参考的是中华书局《诗经注析》、《诗经译注》及四部丛刊《毛诗》校正,《左传》用的是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六書造字辯正作者:一个理科学者的思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诘屈,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媯。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序》

許慎的這一段話被中國漢語言學者奉為文字學的不二圭臬。即使有學者對這個觀點有所發揮,也只是將六書的次序整理一下。似乎中國的漢字就是按照這樣的軌跡亦步亦趨地發展成為今天的漢字系統的。

許慎將指事置于六書之首。這是爲什麽?很多漢學者都認為六書之首應該是象形。這一點東漢的許慎難道沒有看出端倪???許慎的指事定義是意旨深遠的: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他含糊其辞,并没有涉及到造字。因为這是許慎對文字起源的樸素認識。許慎認為有些符号一看便可認識,便知其意,這就是指事。按照許慎的定義,最早的指事應該是遠古的圖畫,而文字正是起源于這些圖畫的(其实文字并不起源于图画)。一個人看見了甲骨文“上”“下”,他立刻就能知道這兩個符號表示的是“一之上”和“一之下”的意思。其實這個“一”無所謂代表天或是地,它只是作為上或者下的一個對比用的座標而已。

六書之二是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诘屈,日月是也。”象形是對本義所指的對象的白描,盡可能地抓住客觀對象的本質特徵來準確地“畫成其物”。例如甲骨文“月”就抓住了月亮的彎月特徵,不能將它畫成〇的形狀。

六書之三是形聲,這一點也很費解。漢字發展中形聲造字的最早出現是在甲骨文時期,但是甲骨文時期的形聲造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會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例如“江”由水和工兩個意符組成,它的音符就是工;“河” 由水和可兩個意符組成,它的音符就是可。注意這裡的“工”和“可”身兼意符和聲符兩個職能。  這一點和許慎所謂的形聲造字亦即西周以後的形聲造字是有本質不同的。

六書之四是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媯。武信是也。”按照這個定義,會意字一定包含兩個以上的意符,諸意符合在一起,取其合意而成。這個定義和指事說的完全是一回事。對于指事字而言,同樣必須是兩個以上的意符,同樣取諸意符的合意產生新造字的本義。按照許慎的觀點,指事和會意最大的不同點是指事字就是一看便知本義的會意字。如果我們不考慮許慎指事是造字之源的暗示,則六書中的指事字和會意字完全可以合併為一類。我將其稱之為“大會意”。殷商甲骨文字系統中的會意就是這樣一種包含指事字的大會意。

六書第五為轉注。一些學者認為轉注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這是他們沒有徹底理解轉注的內涵所致。許慎在《說文》將所有的字都進行了歸類,所有的漢字都被歸入相應的部首中。而每個部首的“首”字(即第一個字)就是部首的本字,歸入部首的所有的字都必須在造字中有這個部首。如果這個字造字中本來沒有它歸屬的部首,那就必須加上一個。例如:甲骨文“受”造字中上下為“手”,中間從舟。本義為反訓給予和接受。《說文》中這個“受”字演化為“受”“授”二字。其中“授”歸入手部,加上了“扌”,這樣在授字中就出現了三隻手。這當然屬于造字之法。轉注的同時標明了漢字之間的一種關係,即部首本字的本義作為統攝所有本部首的字的類的標誌。所有本部首收錄的字都以部首本字為造字意符之一。轉注還是《說文》一書獨創的歸類法和編排體例。它的本質是針對同部首的某一類字整體的一種規定性,不是針對單獨的某個漢字的造字方法。

六書的最後一項是假借,這是許慎六書中最大的笑話。完全不符合中國歷史論資排輩的傳統的作法。當然,是許慎沒有搞懂:假借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遠在象形字還沒有出現以前,假借字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後來的字越造越多,造字方法也逐漸創建,需要假借的字越來越少,最後乾脆式微了。今天漢字系統的假借字都是因為約定俗成保留了下來,其實完全可以把它們也消滅掉。假借在整個漢字系統的發展中只是一個“炮灰”的角色——當沒有漢字時,假借字大行其道;到了甲骨文系統中,假借字為不斷的造字所代替;到了《說文》以後,假借字成為小篆系統的一個點綴;到今天假借字完全可有可無。“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假借字正在網絡時代復活。我們看到的網絡上大多數的所謂“錯別字”本質上就是一種同音假借。這種假借在網絡文體中得到廣泛的使用,究其原因是一種對文字的回歸。因為文字原本就是爲了記錄語言而被創造的,今天我們用同音字來記錄語言,除了不影響人們對文章的理解以外,有時這種同音假借常常產生雙關、幽默、別出心裁和其他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從客觀上看我們的“聯想輸入”為我們預備了所有的同音假借字庫,我們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假借,以豐富我們的創作內涵。如果說先秦的假借是一種被動的捉襟見肘的話,今天的假借則是主動的一種百花齊放了。只有在今天,假借才是一種真正地現代的“造字法”。

以上我為許慎六書做了正名:六書確實都是造字法。但是許慎由于處于對六書的一知半解將次序弄錯了。現在需要還其本來面目,我认为正确的新六书是:

一、假借;二,象形;三會意(含指事);四,××;五,形聲;六,轉注。

必須強調一點的是:上述五書的造字僅僅是針對漢字本義的造字方法,伴隨這個針對本義的造字方法的含有一個針對每個字發音的造字方法。遠古造字者在創造漢字表意系統的同時還創造了一個表音系統,這個系統我會在恰當的時候還其歷史真面目。

不要指責魏文成,它的敏銳的發現或許有助于我們掀開漢字史的新的一頁。過去我們真的不知道,現在知道了,又去罵那些發現者:該死,爲什麽你要讓我們知道這些!這就好像我們喚醒了一個正在夢靨中的人,他醒來後卻大罵我們攪醒了他的黃粱美夢。

對不起了,我的夢中人!想一想,那么多的文字都灭绝了,汉字还在!这里面没有一点绝招还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7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