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
顾命)(3)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隮。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注释】
1、王:指周康王。
2、麻冕:麻制的礼帽。
3、黼裳:绣着斧形花纹的礼服。
4、隮(jí):升上,登上。
5、由宾阶隮:此时康王没有即位,太保代成王居主位,康王居宾位,所以康王为宾,从宾阶升。
6、蚁裳:色黑如蚂蚁的礼服。
7、即位:中庭左右叫位。即位,各就各位,卿士在中庭之东,向西站着;诸侯在中庭之南,向北站着。
8、太宗:大宗伯。太保主持册命,太宗协助。
9、彤裳:红色的礼服。
10、承:捧着。
11、介圭:大圭。
12、上宗:就是太宗。
13、同:酒杯。
14、瑁:一种玉器。《考工记》:“天子执瑁四寸以朝诸侯。”介圭和瑁都是天子的信物,所以应该献给康王。
15、阼阶:东阶,与宾阶相对,是主阶。太保当时代替成王,太宗是太保的助手,所以都从主阶升。
16、秉:拿着。
17、书:写着成王顾命的册书。
18、御:进,迎接。
19、御王册命:迎着周康王宣读册书。
20、皇后:皇,大。皇后,大王,指周成王。
21、道扬:扬,道。道扬,讲述,宣布。
22、末命:临终之命。
23、训:指文王武王的大训。
24、临:治理。
25、君:用作动词,领导的意思。
26、卞:法。
27、燮:和。《尔雅·释诂》:“和也。”
28、答:对。《广雅?释诂》:“对,扬也。”
29、光训:明训。
30、兴:起,起来。
31、眇眇:微小。
32、末:微末。自谦之词。
33、其:岂,怎么。
34、而:通胹,和。见《尚书易解》。
35、乱:治理。
36、忌:畏。
【译文】
周康王戴着麻制的礼帽,穿着绣有斧形花纹的礼服,从西阶走来。卿士和众诸侯戴着麻制的礼帽,穿着黑色礼服,进入中庭,各人站在规定的位置上。太保、太史、太宗都戴着麻制的礼帽,穿着红色礼服。太保捧着大圭,太宗捧着酒杯和天子专用的玉瑁,从东阶上来。太史拿着策书,从西阶走上来,朝着康王宣读成王遗命。太史说:“大王靠着玉几,宣布他临终遗命,命令您继承文王、武王的大训,继承天子之位治理周国,遵守大法,和谐天下,宣扬文王、武王的明训。”周康王拜了拜,起身,谦虚的回答说:“我这个微末的小子,怎么能协和治理,敬畏天威呢?”
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曰:“飨!”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哜,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诸侯出庙门俟。
【注释】
1、乃受同瑁:省略主语康王。太保献于王,康王接受了酒杯和玉瑁。
2、宿:进,前进。
3、祭:祭酒,把酒洒在地上。
4、咤:又音妬。奠爵酒。
5、飨:饮。上宗劝王饮酒。
6、太保受同:太保接过康王喝酒的酒杯。
7、盥:洗手。
8、异同:另一种酒杯。
9、璋:大臣所用的酒器,就是上文的“异同”。
10、酢:报答,此意酌酒回敬。《仓颉篇》说:“客报主人曰酢。”古代礼节,主人献酒,宾客当酌酒回敬主人,主人给尊者献酒,不敢受尊者的回敬,就酌酒自酢。这时是说太保自酌自酢,册命以后,康王已经即位,所以太保采用臣子之礼。
11、宗人:大宗伯的助手。
12、授宗人同:太保把酒杯给宗人。
13、拜:太保拜康王。
14、哜:尝。
15、宅:通咤,奠酒。
16、太保降:太保从堂上下来。王国维说:“此云太保降,知太保自酢在堂上也,不言王与太宗太史降者,略也。”
17、收:撤去(各种陈设)。
18、诸侯:泛指诸侯卿士等。
19、俟:等待。等待康王出来会见。
【译文】
周康王接过酒杯和玉瑁,前进三次,祭酒三次,奠酒三次。太宗说:“请喝酒!”周康王喝酒后,太保接过酒杯,走下堂,洗手,又登上堂,用另外一种酒杯自斟自饮回敬周康王,然后把酒杯交给宗人,对周康王下拜,周康王也回拜。太保又从宗人那里接过酒杯,祭酒,尝酒,奠酒,然后把酒杯交给宗人,又拜。王又回拜。太保走下堂,礼毕,撤去所有陈设仪仗。诸侯卿士们全都走出祖庙门,在外恭候康王视朝。
(以上是记叙周康王在祖庙接受册命的仪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